OL穿着高跟鞋,應避免追巴士等「高難度動作」,一旦「拗柴」除了可傷及韌帶,更有機會牽連至骨折。骨科專科醫生袁偉康指,追車打工仔、運動員、空中服務員都是「拗柴」高危族,臨床上九成「拗柴」個案都屬內側拗柴、即向外翻為主;曾有穿高跟鞋追車的女侍應「叉錯腳」,不單令韌帶撕裂,更連帶向外的腓骨骨折,需作修補手術,養傷三個月。醫生提醒「拗柴」患者需多鍛煉小肌肉,進行適量伸展運動,減低再度「拗柴」的風險。

第3招平衡動作
可站在平衡球上鍛煉平衡力,或站在平地,雙腳分開至與雙肩闊度相若,提起一隻腳,維持五至十秒,每隻腳可做五至十下,一日可做兩至三次。

第1招 拉小腿肌肉
將雙腳前後放,扭傷的腳放在後,上身傾前至後腳小腿肌肉感拉扯,維持十五至三十秒,每邊三至五下,一日可做兩至三次。

第2招 向上拉、向下拉小肌肉
提高足踝,腳尖朝上拉三至五秒,再將腳尖向下伸展三至五秒,整個動作重複十次,每日可做二至三次,有助提升足踝靈活度。

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是「拗柴」高危族。

袁偉康指,臨床上九成「拗柴」個案均屬於內側拗柴。

俗稱「拗柴」的足踝關節扭傷十分常見,袁偉康指,腳眼關節主要由腓骨、脛骨及踝骨組成,再由韌帶固定,當活動期間拉傷韌帶,有機會造成韌帶撕裂,輕度「拗柴」不會覺得腫痛,但中度扭傷便會紅腫發炎,負重時關節會疼痛;嚴重的患者瘀腫明顯,韌帶嚴重撕裂,甚至腳不能踏地。

按其臨床經驗,曾經一星期內接獲二至三宗「拗柴」求診個案,以三十至四十歲人士佔多,運動員、空姐或常穿高跟鞋的女士都是高危一族。曾有約四十歲的女侍應下班後穿着高跟鞋追巴士,豈料右腳一屈腳踝內側的韌帶撕裂,更令腓骨骨折兼移位,需做手術修補骨折位置,再待韌帶自然復原;亦有三十多歲綜合格鬥技男選手,原本想用腳絆倒對手,卻站不穩「拗柴」,需休養二至三個月,並要使用護腳踝墊以防再受傷。

鍛煉小肌肉防意外

Rice Therapy是治療「拗柴」的常用方法,袁偉康解釋,Rice分別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按壓)及「Elevation」(升高受傷位置);若患者除了韌帶痛楚,還感到骨痛,醫生會按臨床需要照X光檢查,一旦發現骨折便要作修補。他又提醒,「拗柴」患者的韌帶會變鬆弛,小肌肉力量較弱,步行十數分鐘便會易疲倦,亦有可能再「拗柴」,建議他們康復期間多做伸展運動,鍛煉小肌肉以防止再生意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