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進入喘氣期,輿論界出現一些檢討運動成因的討論。很多評論人未能與時俱進,依然用老皇曆來解釋新世象,例如說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地產霸權使地產商一枝獨秀,青年人上樓不易。年輕人對社會不滿,政府應像以前應付暴動過後的社會,調整過時管治策略,透過主動關心和改善民生,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緩和市民不安情緒等措施。奇怪是持這種看法的人卻同時指出,目前香港經濟基調良好,接近全民就業,民生狀況比○三年五十萬人遊行時期好得多。這就叫做不能自圓其說。

解釋學生起而抗爭是因為民生問題,是因為買不起樓,是對他們的侮辱。這有如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反對者,苦口婆心跟佔領立法院的學生解釋服貿在經濟上對台灣如何有利,不知道愈有利學生便愈要反對。他們就是「嫌錢腥」,寧可過苦日子,不願因經濟利益被對岸綁住走。

香港的大學生寧可因佔領街道而違法、遭拘控、留案底、犧牲前途,豈會因買不買得到樓和政府和解。學生們之所以「起義」,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民主之路走入絕境,所以他們呼叫「絕地抗命」。亦即是他們要求的是做一個站立着的、堂堂正正、有尊嚴的香港人,窮無所謂;而不是做跪地而富有的奴才。只要人大常委會撤閘,他們可以撤退。否則,即使一人送一層樓給他們,都不會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