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電報道】本港佔中行動踏入第三周,內地官媒評論語調又突然升級,《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在頭版刊登署名文章,首次形容佔中是「動亂」,多番強調香港因此次「動亂」需付出經濟成本,若佔中升級,香港付出的成本將永久無法挽回。不過,文章指香港的動亂撼動不了內地經濟的全局,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可由其他城市替代。有分析指文章的說法相當危險,反映北京愈來愈擔憂香港形勢。

該篇文章題為「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作者是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文章指香港為此次佔中動亂付出的經濟成本,包括政府應付動亂增加的開支、股市下跌、旅遊零售業等損失,更引述數據指佔中爆發直至十月七日,香港已損失三千五百億港元。

除了實質經濟損失,佔中亦對香港帶來隱性損失,令香港市民,特別是香港青年損失賴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動的機會,又稱資本害怕動亂,勝於害怕暫時沒有利潤,這些年來層出不窮、愈演愈烈的動亂,令香港損失了難以計算的機會。

八九學運亦定性為動亂

文章更表示,香港碼頭若不能使用,出口企業和航運公司會改用鄰近的內地港口,香港金融市場紊亂,會有內地、美國金融市場頂上;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亦有上海自貿區可作替代,另有大批其他城市正極力要躋身自貿區的行列。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引述分析人士指,《人民日報》以「動亂」形容佔中,意味北京方面對佔中的態度轉趨強硬,亦為香港警方採取清場行動發出訊號;分析又指《人民日報》曾在二十五年前的八九學運期間,發表一篇社論把當時的學運定性為「動亂」,令人關注中央對佔中的最新取態。

《環球時報》亦發表文章指佔中步入「苦撐」階段,極少數佔中積極分子或寄望堅持能換來奇迹,但文章指這完全是幻想,因為香港輿論正逆轉,正迅速輸掉民意。

另外,國台辦發言人回應台灣的馬英九總統有關本港佔中行動的發言時,指對於香港的政改,台灣不應說三道四。而台灣的前總統李登輝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在香港施行一國兩制,讓香港擁有自己處理自己事務的權力,但是卻說一套、做一套,這樣很不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