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習近平在蒙古演講稱:「中國願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這是一段言者有心、聽者會意的講話。因為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也有一段搭便車的論調。

    奧巴馬在接受專訪時,談到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是「搭便車(free rider)」而不是「持份者(stakeholder)」的角色。他說,中國「搭了三十年的便車了,且一直沒有甚麼問題」,「我們能像中國一點嗎?沒有人指望他們做任何事情」。話語中滿是調侃和譏諷。

    社會學中有個「搭便車效應」概念,是指在利益群體內,某個成員為了本身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團內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則由這個成員個人承擔。奧巴馬顯然是想說,在近三十年的國際社會變化中,中國是既得利益者,卻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

    奧巴馬試圖為中國貼上新的形象標籤,而習近平則從共享發展機遇和空間的角度,對鄰國與世界搭乘中國發展之快車、便車表示友好的歡迎,以四両撥千斤的手法,對奧巴馬作出反擊。

    客觀地說,中國取得今日之成就,確有搭便車的成分。這趟「便車」,在鄧小平眼裏名為「重要戰略機遇期」:「現在世界從對抗轉向對話、由緊張轉向緩和的趨勢是明顯的,至少在今後三十年五十年內這一趨勢還會發展。」抓住這一機遇,中國走上改革開放道路,在顯著提升國力的同時,也讓世界搭上了中國之快車,實現了從搭便車者到持份者的轉換,成為國際社會重要的角色。

    習近平的「搭便車」論,顯示出繼續開放的立意與境界,亦反襯出奧巴馬的輕佻與妄自尊大。美國人意欲「重返亞洲」,看來需要學習中國的「亞洲方式」和「東方智慧」。

    耿炎直 傳媒人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