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者擔大旗進行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日前公布,提出薪俸老年稅、及每名六十五歲人士均獲三千元老年金的建議,各界反應激烈,初步看大都傾向負面,如商界、中產齊反對,打工仔、政府高官亦不熱衷,更多人批評計劃缺乏可持續性,推行不足三十年便會出現乾塘、財困,有高官直言,若解決不了「錢從何來」、「誰人付鈔」問題,退保研究亦免不了煲無米粥的命運。
全民退保的目標很美好,但財政大關卻不易過,根據有關報告,即使政府將現有的綜援等金額放進大儲備池,老年金計劃在二○四二年亦會面對入不敷支的壓力,也就是說,計劃或只能運作約二十五年,之後財力便無以為繼!推動該項研究的港大學者周永新認為,乾塘非「無水流入」,並提出「泵水」的解決辦法。
然而,周羅列的外地經驗如澳洲將強制供款由去年百分之九,逐步增加至二○年的百分之十二;台灣勞保率由百分之九,逐年調高至三六年的百分之十九點五;日本提高銷售稅由百分之五提升至一五年的一成……種種建議均要納稅人再掏荷包,為退休保障加稅及多供款。
儲蓄未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周教授昨日對中產亦表不滿大感詫異,認為計劃可解決中產現時只有納稅責任、沒有稅後利益的缺點。就此,網上有中產人士說得明白,與其每年要額外供百分之一點五至二的薪俸老年稅,而且一供幾十年來換取六十五歲之後的三千元,何不自作投資、儲蓄?強積金投資成效已有辦你睇,這也是中產及基層打工仔不願意再被綁的原因。
其實政府高官對有關建議也極有保留:「究竟香港應該引入所謂全民退休保障,向每一位長者,不論貧富,均發放劃一的金額,抑或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透過某程度的經濟審查,去集中幫助一些真正有需要的長者?」
勞、資及政府興趣缺缺,其中一個原因或與退保採「大鑊飯」式操作有關,未來何去何從,真要從長計議。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