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肝臟移植是肝病患者的一線生機,惟活體的器官移植始終存在風險。港大及瑪麗醫院最近以新技術,降低移植肝臟面積所需比例,可減低活體捐肝者的風險,港大肝臟移植外科主任陳詩正希望,新技術可提升市民對器官捐贈的信心,藉此令捐贈數字增加。

港大肝臟移植外科主任陳詩正指,新技術令捐肝死亡率得以降低。

肝臟移植分為活體及屍體移植。陳詩正指,傳統活體捐肝需捐贈者捐出約四成肝臟,在新技術下已有個案捐肝比例下降至三成水平,令捐贈者的死亡率由二百分之一降至千分之一,捐贈肝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他又透露,瑪麗醫院最近更成功引入新的換肝標準為一位肝癌病人換肝,過去若肝癌病人的腫瘤大於六點五厘米或多於三個,按過往規定不能進行肝臟移植,但專家研究後認為,不應只以腫瘤大小作評估標準,亦要考慮癌症特性及癌細胞轉移狀況,結果成功移植肝臟並延續病人的生命。

捐贈意識仍遜歐美

陳詩正指,現時輪候肝臟移植病人有一百二十人,雖然近年市民對器官捐贈意識已較以往提高,屍肝捐贈的個案稍有提升,但仍遜於歐美國家。他說,歐美國家只有一至兩成病人在等候換肝過程中離世,但本港卻有約一半病人在輪候中過世,情況並不理想。他呼籲各界積極響應器官捐贈,與其讓屍體火化,不如捐贈器官,讓更多危重病人可延續生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