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特區政府一直對長者缺乏承擔,安老服務一塌糊塗。截至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的數字,有二萬九千四百五十位長者輪候資助院舍,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及護養院的輪候時間,分別為三十三個月及三十五個月。然而,上一個財政年度,政府只增加資助宿位六百個。

    政府大可將現有平均三數層獨立建築的資助院加建樓層,已可迅速增加宿位數量。不過,社會福利署未肯全數資助,現有位於獨立建築物內的護理安老院加建樓層,要所屬團體自行籌募部分經費,結果拖慢宿位增長速度。

    至於要尋找新建院舍的土地,更是易如反掌。被殺村校及長期空置的學校,是可行的選擇。尚待發展的新市鎮,只需要在公營房屋或社區用地中預留,已能興建數量可觀的宿位。

    政府卻將寶貴資源,用作向私營安老院買位,意圖瞞天過海。但香港百物騰貴,不少長者依靠綜援金支付安老院費用,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面對經營壓力,亦有誘因將貨就價,惡性循環之下,居住環境及服務水平欠佳,不受長者歡迎之餘,更不時傳出虐老醜聞。

    要切實改善安老服務,除了興建更多宿位之外,亦要大量增加合資格的護理人員,然而據社聯的估計,如果要提供約二萬個院舍和其他長者及殘疾服務,最少需要六百名註冊護士,當然還有照顧工作員、物理治療師及藥劑師等。以現時的學額數量,根本難以配合。

    故此,政府應大幅增加長者福利開支,及推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才是治本之道!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