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炮製預製式政改意見信是一石二鳥之計,先在政改諮詢首階段透過一人一信行動,證明所拋出的政改建議擁有民意基礎,而在鼓動表態過程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又可以成為日後硬推公民提名的基本盤,可謂十分符合環保原則,絕無半點政治資源浪費。

公民提名除了被指背離《基本法》規定,如何有效操作也受到質疑,包括怎樣核實提名人身份,確保不會重複使用個人資料;如何確認提名人行使的提名權真的出自個人意願,以至如何在短時間內逐一核實提名人等問題。當然,反對派一貫檢政治便宜,只消說這些技術問題應由行政部門研究,便可以繼續佔據人人均應擁有提名權的道德高地。

事實上,即使公民提名最終不獲終極政改方案接納,反對派早已籌算發起民間公民提名,作為一旦政改破局的反制行動之一,從預製式政改意見信收集到的個人資料,順理成章「轉廢」為能,只需利用由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與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合作推展的「民間全民投票計劃」電子平台,已可以提供技術支援,說不定最終透過民間「公投」選出一位「民間特首」。

退一步說,倘若公民提名最終以妥協方式納入提名程序,例如改頭換面以先經公民推薦(提名),再交提委會確認,又或是三軌並行,反對派從預製式信件取得的大批個人資料,都是一筆可資利用的政治資源,從量的方面保證反對派推舉的參選人有機會入閘,如果說建制派在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有鐵票,反對派在這次政改諮詢何嘗不是坐擁任由使喚的「民意」。

公民提名已成為政改之戰的核心議題,近日建制陣營出手分量日重,連番出動重量級人物降低外界期望,特區政府官員也由當初不置可否,逐步向違反《基本法》的立場靠攏,含沙射影釋出不應對引入公民提名存有幻想的訊息。不過,即使京官稍後正式就公民提名表明態度,提出不符合《基本法》規定的解釋又如何?公民提名已成為反對派凝聚支持者的政治圖騰,終極政改方案能夠採納最好,就算被排拒,還是要撐下去,只不過換了在街頭抗爭的形式。或許,這才是反對派樂見的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