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出現奪命疫苗,至今至少有八名嬰兒被害,無數新生兒家庭陷入恐慌。但奇怪的是,監管部門對此卻視若無睹,甚至為生產企業開脫,這些麻木不仁的狗官,應該被繩之以法。

據報道,涉事公司的產品佔中國免費乙肝疫苗近六成的份額,全國每年新出生嬰兒一千六百萬人,相當於一千萬名嬰兒可能受到影響。死亡的八名嬰兒都是新生生命,有的出生剛幾個月,有的出生只有一個多小時,還沒有睜開眼好好看一看這個世界,生命就走向了終點,實在讓人痛心。

奪命疫苗案例連串發生,暴露出許多問題,譬如,第一宗死亡事件發生後,為何當局沒有在全國範圍及時叫停相關乙肝疫苗,從而導致死亡事件接踵而來?又譬如,面對各界質疑之聲,涉事企業負責人回應稱,「這是偶發事例」,簡直麻木不仁。這句輕飄飄的話和生命消失的沉重形成了鮮明對比。意外事故一宗都嫌多,到底要多少嬰兒死亡才不算所謂「偶發事例」?

當局粉飾太平,更令人心寒。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衞生計生委日前聯合召開發布會,披露從二○○○年到今年十二月份,接種乙肝疫苗後死亡的疑似異常反應病例已上報了一百八十八例,而全部疫苗均檢驗合格,比例「超過西方國家」。這兩個部委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一邊卸責一邊表功,簡直無恥。死亡如此多的嬰兒,疫苗居然還能合格,這如何讓百姓相信?

監管不力 該當何罪

免費提供的乙肝疫苗,實際上是由國家財政統一買單,因此必然涉及政府採購的審查認證程序。乙肝疫苗需求量大、覆蓋面廣,對於企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收益,對於政府採購來說則意味着巨大的責任。奪命疫苗的出現,涉事企業難辭其咎,但政府採購過程中的招標程序是否足夠客觀公正?疫苗流通環節的監督檢查是否足夠嚴格規範?政府監管不力麻木不仁,該當何罪?背後有沒有腐敗因素?那些負責監管的官員又該如何問責?

更重要的是,面對頻發的疫苗事件以及媒體揭露的諸多行業內幕,政府如何重塑公眾對疫苗安全的信心?當年毒奶粉事件爆發之後,導致國產奶粉集體被國人所拋棄,在世界範圍內引發搶購潮,如今奪命疫苗出現,國人為尋求安全疫苗,不得不再次將眼光投向海外,恐怕本港又將面臨一波搶疫苗的風潮,兩地關係又將面臨新一輪衝擊。

其實,不論是嬰兒奶粉,還是疫苗,都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亦是考驗當局執政能力的試金石。但在這些涉及基本人權的考題面前,當局的成績屢屢不合格,執政合法性更不斷被質疑,這如何讓百姓對政府有信心?連疫苗、奶粉問題都解決不了,中國夢根本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