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筆者除了介紹多種思考方法外,還利用新委任的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作例,鼓勵同學要運用「批判思考」和「多角度思考」之餘,還要懂得活用「關鍵思考」。畢竟,甄選校長的各項指標中,有「必要」和「次要」條件之分, 而沒有必要在各項指標中取得滿分。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早前,筆者分享的「多角度思考」、「關鍵思考」和「全球化思考」方法是建基於有充足的資訊下作出判斷,所以透明度高,也有足夠證據和例子證明。港大委任新校長一事實在有過多角度思考,故不容易讓各持份者取得共識。反觀,香港電視不獲政府發「免費電視」牌照一事上,公眾被政府所謂「一籃子因素」蒙在鼓裏。因此,大眾很想知道行政會議成員運用哪些角度思考?是投資規模?策劃及製作能力?藝員數目?過住經驗?還是政治因素?

假如,免費電視發牌事情是一場通識科考試,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蘇錦樑局長是考生,蘇局長的答案是不及格。他所提及的「一籃子因素」(包括:持續經營環境、顧問報告、申請機構財政能力)相當空泛,沒有比較不同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機構在上述考慮因素中的表現。加上,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以保密為由,拒絕向公眾透露會議的討論內容。因此,行政會議成員在思考是否發新免費電視牌照上,顯得非常不透明。

在通識科教學上,教師需要很透明和很開放,啟發學生思考。有時,當測驗考試過後,主動的學生會向老師查詢評分準則,了解不同準則的比重,例如:理據充分、邏輯思維等。如果教師能向學生清楚說明評改準則,才合乎「公平」和「公義」的評改程序。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