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時,不少中外財經評論員紛紛強調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本欄卻不作如是觀。結果,隨着中國官方及各大企業公布上半年的統計數據,評論員紛紛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一改強烈看淡的態度,重新對中國的經濟前景給予正面評價。

筆者並無特別靈驗的水晶球,亦非從事與財經有關的工作,但我深信以點可以見面,見微可以知著,我們只需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能窺探出時代的動脈和經濟的變化。

我的親人在內地大城市只是個普通的小學教師,年初她喜孜孜地給我長途電話,說剛買下了第二套房,位於廣州市中心的地鐵沿線,十多年樓齡,建築面積約一千平方呎,連同其他雜費,大概用了二百萬元人民幣。但這樣的價錢只是稍縱即逝,她買入後至今,樓價有漲無回。要知道,樓價高低往往是當地經濟的寒暑表,人家的房價既能拾級而上,經濟又能壞到哪裏去?

月前又收到消息,這位親人買好了第二套房後,正準備買一輛車。我就在想,內地一個普通家庭也能如此闊氣,中國的經濟力量明顯是方興未艾。數月前,內地銀行鬧錢荒,導致人心惶惶,筆者聽了也就一笑置之。如今事後證明,那只是一場演習,中國的金融體系並非當真「莫財」。愚者往往錯認消息,自亂陣腳,皆是見事不明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