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遊戲欠規管 社會有病官之過

最近香港接連發生多宗倫常慘案,殺父、殺母、殺夫、自殺……可謂驚心動魄,令人不寒而慄,面對一連串慘不忍睹的人間悲劇,人們不禁要問,香港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無獨有偶,兩宗涉嫌弒父殺母事件,疑兇同樣沉迷網絡暴力遊戲,令人懷疑這可能就是驅使他們對自己父母舉起屠刀的原因之一。人之初,性本善,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具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正常而言,絕不會輕易出手傷害他人,何況是自己的親人。然而,若一個人長期浸淫於網絡暴力等不正常的環境中,人性便會在不知不覺間被扭曲,逐漸變得暴戾、憤世嫉俗,一旦遇到刺激,便可能訴諸暴力。

事實上,暴力遊戲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為了吸引玩家,遊戲生產商爭相在網絡及電子遊戲中加入追斬、開槍、爆破、殺人等情節,提供像真度極高的血腥暴力場面。對於心智未成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青少年來說,長期接觸及操控這些暴力場景,難免習非成是,將虛擬與現實世界混淆。

二○○七年,廣州曾發生一宗震驚全國的青年弒母斬父案,疑兇事後明言受暴力遊戲影響,「在遊戲中能夠做回真實的自己」。美國去年先後發生死傷枕藉的戲院屠殺案及校園槍擊案,兩名槍手事後亦被揭發沉迷暴力遊戲。有鑑於此,美國當局引入評級制度,禁止將暴力遊戲賣予青少年。

反觀港府面對連串涉及青少年的倫常慘案,至今依然無動於衷,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防止青少年接觸暴力遊戲。近年來,香港青少年打機成癮衍生的暴力事件不斷增加,單是一○至一一年,民間志願機構便已處理逾一百宗相關個案。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官方的電影報刊辦迄今只處理過三宗電子及網絡遊戲的投訴,而且虛應故事,最後不了了之。

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當局對不同傳播媒介的監管寬緊不一,電影上映前須先送檢評級,而網絡及電子遊戲則毋須送檢,可以直接發售。在網絡盛行的今天,這種安排顯然無法跟上實際需要。其實,只要當局多走一步,社會便多一分保障,少一點亂象,規管網絡遊戲其實並不難,為甚麼港府永遠無法與時並進呢?

港府對網絡遊戲不監不管,不啻任由青少年遭受荼毒。本報記者巡查市面發現,暴力遊戲成行成市,青少年樂此不疲,不少人沉迷其中,已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長此以往,誰敢保證血腥慘案不會重演?事實上,港府對網絡資訊一向欠缺監管,除了暴力內容,還充斥色情等各式各樣的不良資訊,青少年長期耳濡目染,人生觀及價值觀不被扭曲才怪。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暴力遊戲無王管,青少年心智受到負面影響,間接導致暴力行為,港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有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官僚麻木不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