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終覺淺 發展經濟須躬行

香港經濟轉型卻步不前,產業單調的情況日益嚴重。為了扭轉困局,港府早前隆而重之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並由特首梁振英親自掛帥,揚言要將產業「做多做闊」。經發會昨日首次開會,到底有甚麼真知灼見,格外引人注目。

梁振英表示,委員會將檢討六大優勢產業的發展配套,包括是否將教育列入產業等。此外,委員會認為政府在發展經濟上的角色可更主動及積極,要有長遠及宏觀的部署,不排除由政府直接投資關鍵產業。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官辦還是民辦,能推動經濟多元發展便是好辦法。香港經濟轉型至今毫無寸進,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官員死守「大市場,小政府」的老教條,無所作為,現在港府有意打破這個框框,積極推動新興產業,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做到則是另一回事。

萬事起頭難,發展新興產業普遍要面對投資龐大、回報期長等問題,若缺乏政府政策扶助,不容易吸引商家投資。事實上,綜觀亞洲地區經濟轉型的成功例子,大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甚至直接投資,例如新加坡政府以淡馬錫主權基金直接投資及扶助產業;南韓政府主動投資文化產業等等,成就斐然。港府聲稱要借鑑兩岸及新加坡等地的發展經驗,但願不只是說說而已。

回歸以來,歷屆港府提出不少發展大計,令人眼花繚亂,可惜說時天下無敵,做時有心無力,迄今幾乎無一實現,來來去去仍要靠四大傳統產業支撐經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蹉跎歲月,而內地省市則急起直追,過去五年,內地的經濟及個人收入增幅已相當於香港十五年的水平。港府要避免被邊緣化,不但要有新思維,更要革除前朝坐而論道的陋習。

前朝曾蔭權政府為了掩飾應對金融海嘯不力,敲鑼打鼓成立所謂經濟機遇委員會,一口氣拋出檢測認證、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環保、教育及醫療六大優勢產業,可惜眼高手低,貪多嚼不爛,到頭來不僅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添煩添亂,製造雙非等問題,加劇中港矛盾。

香港是小型經濟體,拓展新興產業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要同時發展六大產業根本不切實際,尤其是將教育及醫療視為搖錢樹,更是本末倒置,引起極大爭議。現屆政府明顯看到這個問題,除了梁振英多次強調要檢討六大產業外,經濟發展委員會亦將教育及醫療產業排除在外,這可以說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

總而言之,紙上談兵終覺淺,發展經濟須躬行。對香港來說,只要腳踏實地搞成一、兩項新興產業,已經足以成為新增長點,改變經濟結構單調的困境,關鍵在於當局必須坐言起行。怕只怕,弱勢政府百事哀,在政改風暴一觸即發的情況下,即使港府有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恐怕也無能為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