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辣招遏樓市 供求失衡未解決

樓價持續飆升,港府又推出多項壓抑措施,這是四個月內兩度出招,反映當局希望以行政手段壓抑市民置業需求,但能否收到預期效果,令樓市冷卻,只能拭目以待。

去年十月底,港府推出額外印花稅雙辣招壓樓火,樓市交投一度轉趨淡靜,可惜效果短暫,樓價去年底再展升浪,近兩個月繼續保持升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認為,近年樓價急升,主要受超低利率和資金流動性氾濫影響,現時整體樓價已較二○○八年的低位上升一點二倍,市民供樓負擔能力已逾五成,如果任由風險持續擴大,最終會危及宏觀經濟與金融體系穩定。

顯而易見,港府過去連番出招壓抑樓市,並未解決供求失衡的根本問題,結果樓市未見冷卻,樓價反而愈升愈有,當局每次出招都變成製造新升浪,實在諷刺。

今次推出的措施,主要是針對炒家,包括全面調高第二套住宅交易印花稅一倍,二百萬元或以下物業印花稅率,由原來一百元增至交易額的百分之一點五,首次置業或換樓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獲得豁免;與此同時,非住宅物業包括商舖、寫字樓、工廈、車位和酒店房間,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之後須即時繳交印花稅,希望透過增加交易成本,阻止炒風蔓延至非住宅物業市場。金融管理局亦配合出招,宣布收緊銀行物業按揭審批門檻,以及收緊非住宅物業按揭成數。

由於過去當局出招壓抑樓市,均以增加印花稅率及收緊按揭為主,名為打擊炒家,實際上往往「殺錯良民」,令用家買樓成本大增,導致不少無殼蝸牛難圓置業夢。當局今次再出招,總算吸取教訓,引入豁免機制避免更嚴厲的打擊樓市措施殃及真正需要置業的市民。不過,港府調控樓市急於求功,後遺症也陸續浮現,大增額外印花稅率,可能令業主更為惜售,二手樓供應流動性減弱,需求更加失衡,樓價易升難跌。當局過去連番出招,樓市極其量暫時轉趨淡靜,樓價依然高踞不下,甚至進一步上升。

外圍因素只是樓市亢奮的成因之一,樓市長期供求失衡才是根本原因。無疑,港府已推出連串長遠解決措施,可惜遠水救不了近火,無助增加中短期供應量,只能利用行政措施壓抑市民置業意欲,雖然曾俊華聲言,短期房屋供應已開始回升,今年市場出售的一手單位約為二萬四千個。但事實上,供應量增加宛如杯水車薪,即使計及未來三、四年約六萬多個單位應市,相對市場的龐大潛在置業需求,依然無法達到供求平衡。

樓價只升不跌的心理預期主導市場,市民擔心愈遲買樓,樓價愈貴,助長樓市泡沫風險持續上升;而當局每次出招打擊樓市,則被理解為無力調控,結果形成愈出招樓價愈升的惡性循環。歸根究柢,港府無法加快土地及樓宇供應量,即使未來推出更多更辣的招數,恐怕也難以解開樓市死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