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狂升百業難 傳統小店成追憶

鬧市街道,小店林立,各業興盛,百花齊放,本是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可惜時移勢易,在地產獨大的今天,炒風熾熱,舖租狂升,小商戶被趕盡殺絕,具有本土特色的傳統小店買少見少,隨時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令人唏噓不已。

正如古人所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銅鑼灣、旺角、尖沙咀本是黃金地段,傳統旺區,但最近卻變得吉舖處處,水盡鵝飛,這是甚麼原因呢?答案很簡單,許多小商戶因難抵貴租而被迫搬走。一間屹立銅鑼灣十七年的車仔麵檔,最近便因為業主加租而被迫轉移陣地。店主慨嘆,儘管小店的秘製美食大受歡迎,生意興旺,依然無法負擔天價租金。

一葉知秋,小商戶經營環境之惡劣,由此可見一斑。更不堪的是,隨着商舖炒風愈演愈烈,加租潮已經蔓延至二線街道。本報記者走訪俗稱「金魚街」的旺角通菜街,發現這條特色街道已面目全非,不少金魚店及水族店被迫撤離,改由寵物店、食肆和藥房進駐。有店主表示,由於水族店不會受惠於個人遊,在租金不斷上升之下,同行不是被迫上樓經營,就是黯然結業。有地產代理預計,由於金魚街鄰近港鐵站,未來持續「好景」,將會變成另一條充斥金舖和化妝品店的街道。

特別是去年十月港府推出針對住宅物業的買家印花稅及加強額外印花稅後,炒家轉攻舖位,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商舖買賣合約登記總值連續兩個月衝破一百億元,是一九九五年有紀錄以來的首次。炒風熾熱,商舖租金長升長有,投資者為了追求更高的租金回報,不惜趕走原有商戶,故意將舖位丟空,等待承租力較強的連鎖集團,導致不少街道出現「吉舖潮」。以銅鑼灣謝斐道為例,短短一條街便有十間吉舖,當中不少已丟空近半年。現時銅鑼灣、旺角、尖沙咀共有近三百間舖位丟空,單是一月份,灣仔就出現一百六十多間吉舖。

這邊廂傳統小店一舖難求,那邊廂旺區舖位長期空置,「有人無舖租,有舖無人租」,反映商舖炒賣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亦反映香港營商環境愈來愈惡劣。實際上,香港已經成為全球舖租最貴的地區,地產獨大,百業凋敝,長此以往,香港還有甚麼競爭力可言?所謂多元經濟又從何談起?

眾所周知,在內地遊客爭相來港消費之下,除了藥房、化妝品店、電器舖、金舖及連鎖名牌店之外,其餘店舖都因租金昂貴而難以經營,這也正是導致中港矛盾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即使以服務公屋居民為主的領匯商場,近年亦陸續被大型連鎖店攻佔,傳統小店的生存空間愈來愈窄,本土特色所餘無幾。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香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國際都會,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香港奇迹,如今這個奇迹正在慢慢消失,既令人悲哀,也令人無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