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甩漏頻觸礁 被動捱打何時了

環保署港珠澳大橋工程環境評估報告被一位老婆婆指控違反環評條例宗旨,提出司法覆核,法官裁定環評報告失效,工程不應開始。事件猶如一齣荒誕鬧劇,令港府辦事粗疏不專業、得過且過混日子的醜態暴露無遺。

類似鬧劇在港已非「首演」,幾年前港府擬將領匯上市,連招股書都已發出,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同樣因被一位老婆婆提出司法覆核,計劃一度被迫擱置。然而當局並未吸取教訓,施政甩漏不減反增,而且愈來愈頻密。

今年以來,港府「烏龍」醜聞不斷,包括推行五天工作,卻沒有檢討僱員休息日與公眾假期重疊;因應日本核危機向當地受災地區發出的外遊警示,令市民無所適從;最低工資立法留下休息日及飯鐘是否計薪的大漏洞等。

連串事件令港府民望插水,令市民對當局的施政能力表示質疑,擔心看守政府在餘下任期內能否「做好份工」。「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對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因做漏分析,被小市民司法覆核成功,三成五受訪者直斥當局事前準備工夫粗疏;三成二認為港府環評不專業;一成六指事件已成國際笑柄,令港府威信受損。

對港府再被小市民挑戰,重演領匯上市遭司法覆核成功的鬧劇,三成四受訪者擔心類似情況陸續有來;三成三斥當局無吸取教訓;兩成三指弱勢政府不堪一擊。

施政半桶水,政策漏洞多,已經成為夕陽政府的「標籤」。有關注團體負責人直斥當局抱等收工心態,研究政策「諮詢又諮詢」,遇到批評就「落雨收柴」,未經深思熟慮便急就章推出,甩漏絕非偶然。他還強調,港珠澳大橋是國家規劃重要項目之一,若工程受阻,內地大橋完工後無法與香港段大橋接軌,勢必拖延中港融合,令政府丟架,讓本港經濟受損。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亦顯示,港珠澳大橋工程節外生枝,有三成四人擔心工程延誤,造價上升;三成一擔心內地工程完工後未能與香港接軌,拖累整體發展;近三成人最擔心要浪費公帑補鑊。

關注團體與市民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港珠澳大橋構思早在一九八三年已提出,但因港府好事多磨,期間研究復研究,諮詢再諮詢,拖到年前才動工,預計二○一六年才通車。內地部分工程前年已動工,但香港段卻不斷拖延。近年通脹失控,原材料價格及人工開支急升,繼續拖下去,工程造價飆升幅度難以想像,納稅人豈能不擔憂?

遺憾的是,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被推翻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身為問責官員竟一直「隱形」,有逃避責任之嫌。環境局負責的項目多次觸礁,三成四受訪者批評邱騰華表現不理想;近三成直斥他能力不足。民意滔滔,當局豈能置若罔聞?

弱勢政府百事哀,政不通,人不和,施政阻力重重,爭拗無日無之,連中央政府已經拍板、內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跨境工程,也因為港府政策漏洞百出被人挑戰,可能進一步延誤。港府處處被動捱打,香港除了要付出沉重代價,更難逃被徹底邊緣化的厄運。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