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以網購集運,隨時一肚氣!網購已成不少港人習慣,為節省運輸成本,不少人選擇集運服務。不過,部分集運服務質素參差不齊,當中更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是很多集運公司在港並無辦事處,出問題難以追討;第二是不會保證貨運到港時間,有消費者整整一個月才收到貨物,但因時機已過,貨物變廢物;第三是文件內含魔鬼條款,即使運送途中貨物損毀或遺失,只會賠償運費的三倍或五倍作為補償,甚至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

    小影去年網購萬聖節用品,但經集運後貨品一個月後才運抵。

    網民網購油漆,抵港後發現油漆滲漏,但索償無門。(互聯網圖片)

    有集運公司列明條款,如貨件在運送期間遺失,僅賠償貨件運費三倍。(互聯網圖片)

    集運公司一個月後才將貨品運抵,令小影的殭屍假牙得物無所用。

    集運服務是將多件包裹,運到物流公司位於內地的集運倉,合併成單一包裹,再經物流公司運到香港的家居或辦公地址,或物流公司門市取貨。而集運是按重量及體積收費,每公斤運費大約是十元左右,較速遞公司直接由內地運到香港,便宜約三分一,故深受港人歡迎。

    職員回覆次次不同

    不過,本報卻發現部分集運服務問題多多。第一是無列明運送所需時間,貨物遲到不會賠償。YouTuber小影表示,去年透過內地購物網買了一批化妝品、道具及服飾,以集運運來港,預備萬聖節時用作拍片之用,但貨品竟在萬聖節過後才送抵,她感到無奈。她表示:「我趕住萬聖節前用,所以一個月前已經網購咗,三日後貨品已去晒集運中心,開始運嚟香港,但我一直收唔到貨。」結果,她於十一月初才收到貨品,但已錯過十月底萬聖節,得物無所用,損失約七百元。

    除時間難料外,記者亦發現很多集運公司於內地經營,在港並無辦事處,只有自取點供客人取貨,但這些自取點只負責收貨及轉交給自取的客人,貨運運送過程他們全不知情,只會要求客人自行聯絡集運公司。小影就曾多次聯絡該集運公司,但因該集運公司在港並無辦事處,追討無門下,只能透過網上聯絡職員,但因無專人跟進,而職員每次答覆皆不盡相同,「開頭佢話我批貨已經到咗香港,等緊派送,但後來另一職員又話我啲貨仲喺內地,我前後搵咗佢哋六次,佢哋有時仲唔理我。」小影曾致電該公司了解,但接聽的職員卻只說普通話,雙方難以溝通。

    油漆滲漏諉過買家

    而集運過程出意外,亦因魔鬼條款而賠償有限。記者瀏覽多個集運公司網頁的承運契約條款,發現大部分集運公司列明,貨件在運送期間遺失或損壞,只會賠償貨件運費三倍至五倍,而且會列明因為包裝不善,包括未有寫上警告標籤或無內外包裝,而在運送途中導致破損,不會賠償。

    有網民在內地網站購買油漆,事前諮詢集運公司職員,職員表示可運送後,油漆經集運公司送港,卻發現油漆滲漏:「講明係油漆,對方話可以幫我喺報關時填係鐵桶,結果到香港時油漆漏晒出嚟。」他向集運公司投訴,但職員卻指網民未有向集運公司說明油漆是液體,而液體屬違禁品,要事主自行負責。而記者曾向多間集運公司了解其運作,但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消委會發言人表示,近年有關內地集運服務的投訴有上升趨勢,去年接獲有關內地集運及速遞服務投訴達一百四十三宗,按年上升逾百分之五十二,今年上半年亦接獲五十八宗有關投訴,亦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六,五十八宗投訴包括有二十七宗涉及送貨延誤、二十三宗與服務質素欠佳有關,以及八宗其他投訴。

    香港物流協會前會長黃輔華表示,不少港人在內地購物網站購物,但是網購物品一般價值不高,而且貨物較為零散,每件貨物送港運輸費有限,因此集運商為增添利潤,集合一定的數量貨品才託運,令到集運貨品抵港的時間比較長。另外,他亦指同一個貨櫃有大量不同種類的貨品,亦增加過關時檢驗時間,令到運輸時間較長。

    文/圖: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