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組報道】網購已是許多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部分奢侈品牌對進軍網絡世界仍然頗有顧忌,擔心會損害品牌獨特性以及高檔形象。然而,法巴證券部門董事總經理兼名牌產品研究主管索爾卡預期,二○二○年的時候,半數奢侈品消費將由網絡促成,發展電子商貿,就是名牌能否繼續立足市場的成敗關鍵。

網購近年大受歡迎,影響不少名牌的銷售部署。(設計圖片)

歷峰曾放風邀請對手Gucci母公司Kering入股網購平台。(資料圖片)

歷峰主席魯珀特(中)希望更多奢侈品牌在電子商貿平台經營上結盟,以應對市場的改變。(資料圖片)

索爾卡指雖然去年網購佔整體奢侈品銷售僅約6%,但若把由網絡主導的消費,如消費者先進行網上調查,再親臨店舖所促成的消費也計算在內的話,收入比例便升至約四分之一。

遲遲不肯進軍網購的名牌,忽略了好幾個大趨勢,包括富裕階層購物習慣的改變、內地網購一族的崛起、電子新世代經社交平台搜尋價格等資訊的依賴、時尚雜誌廣告收入縮水,以及現代人個個手執最少一部智能設備等,而這些大趨勢,正是名牌必須調整營運策略的原因。

資訊易獲 售價透明化

說到網絡世界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令奢侈品售價透明化,消費者可輕易得悉同一款名牌手袋在北京店和巴黎店的不同售價。於是,當歐元近期大幅貶值,法國名牌Chanel便於今年三月上調歐洲市場售價,同時在中國市場減價,以收窄歐亞貨品差價,這做法便震動整個業界。

以往,名牌與社會地位等無形價值掛鈎,但在網絡發展下,名牌亦得「從俗」。滙豐奢侈品分析員朗堡便指出,現時人人都會旅遊、又會上博客和論壇,靠口耳相傳,消費者很容易便獲得名牌的資訊,令品牌經營者不能再如以往般,以為亞洲消費者會理所當然地接受較高的定價。

不過,凡事有利亦有弊,歐洲貨品差價帶挈了中國代購行業發展,即從海外買入名牌,再帶回國內銷售,這多數便是透過網上售賣來經營。

品牌結盟 迎多變市場

部分名牌其實亦已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Richemont)旗下電子商貿平台Net-a-Porter與意大利網店Yoox合併後,便嘗試邀請LVMH及Kering(Gucci母公司)入股。歷峰主席魯珀特表示,業界需要一個具有足夠規模的電子商貿平台,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具領導地位的中立平台,讓更多奢侈品牌結盟,有助應對不斷改變的市場生態。

但部分奢侈品牌對於拓展網絡銷售始終興趣不大,有些選擇以其他方式維護品牌格調。例如Prada和LV均於米蘭、巴黎和威尼斯等文化重地開設現代藝術中心,Prada亦會與電影公司合作,讓Prada產品在《布達佩斯大酒店》登場。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