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問題愈揭愈多,再有環團踢爆工程的環境許可證,由○九年至今年七月經過多達九次改動後,已面目全非;而最近提交的圖則顯示,承建商須採用鋼筒海堤,但路政署卻私自更改填海工序,將原本主要採用鋼筒的海堤,偷改為半鋼筒、半拋石海堤的混合填海方法。環團斥責承建商涉違反許可證規定,促請環境保護署執法。另外,環保署原要求承建商在填海區北端安裝板樁牆防污,後來也被鬼祟刪去。

譚凱邦質疑承建商為貪快完成工程,擅改工序,促環保署執法。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驚爆「飄移」,隨後更揭路政署暗改填海工序。(資料圖片)

護白海豚條款消失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翻查環保署網頁,發現人工島工程的許可證自○九年起改動九次,最後一次改動為今年七月,其圖則規定承建商採用鋼筒海堤,以防污水污染大海,但譚指承建商涉嫌於兩年前起偷改為半鋼筒、半拋石海堤,質疑有人為求貪快完成工程,公然違反許可證規定施工,促請環保署檢控。他認為採用鋼筒海堤加上隔泥網才是有效防止污水污染海洋的方法。

另本報翻查發現,○九年環保署批出的許可證,曾要求承建商在香港口岸填海區北端安裝板樁牆,以緩解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但最新經修改的許可證內容,已找不到有關條款。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批評,現行的環境評估制度封閉,導致承建商能繞過公眾監察,修改工程進行的方式,促請當局盡快交代。

環境諮詢委員會前委員文志森指,若港珠澳大橋工程出現重大改動,必須交予環諮會審議,由環諮會提議紓解措施,再交由環保署通過,「今次修改算係大改變,連紓解措施都刪除埋,又無通知環諮會,做法好奇怪。」他估計,政府或想加快工程進度,故自行修改許可證。

環保署回應指建築工程施工期間需要修改設計或施工方式屬普遍,環評條例亦訂明有關工程可以申請修改環境許可證的條款。一○年路政署申請更改環境許可證,改用毋須浚挖的拋石及鋼筒混合拋石方式填海,取代原來的浚挖建造,兩方式均獲批准。另由於路政署其後使用新型及更堅固的隔泥網,故板樁牆並非必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