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報道,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兩國將宣布應對氣候變化新舉措,中國承諾到二○一七年啟動總量管制及配額交易的碳排放市場。這將是中國首次啟動這一計劃,被認為是習近平訪美作出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承諾。

不論該消息是否屬實,如果中美能達成減排協議,可謂意義重大。去年奧巴馬訪華期間,中美雙方發表了氣候聯合聲明,承諾在這一領域推進合作。此舉措產生的影響可從三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從應對氣候變化來看,能夠緩解中美面臨的國際壓力,顯示中美作為全球大國,對人類發展問題的負責任態度,為其他國家作出表率。氣候變暖雖然在科學界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但也是一個不爭之事實,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也是碳排放最大的國家。氣候問題關乎人類福祉,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問題,但多年來氣候談判進展緩慢,一大原因是各國對減排數量達不成一致,如果中美就這一問題達成協議,中國在一七年承諾減少碳排放量,既能減少自身壓力,也將有力推動今年十二月氣候國際公約的達成。

改善關係 推動轉型

其次,從中美兩國來看,這是雙方合作應對全球問題的又一範例。此前,兩國在幫助非洲應對伊波拉疫情,消除伊朗發展核武等事情上有很好合作。近年來,中美在許多問題上都想法相左,造成雙方關係緊張,如果任由這種狀態發展下去,對中國尤其不利,畢竟相對於美國,中國還是實力較弱的一方。中國要爭取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改善中美關係異常重要。因此,習近平這次訪美,肩負着釋疑增信的重大使命。而在關係到中國核心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中國不大可能讓步,氣候問題則相對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說,這種事多一起,能夠使中美積累互信,有助於改善雙邊關係。

第三,它亦有利於推進中國的經濟轉型,改善人民的生活質素。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大而不強,眼下的經濟困難就是這種經濟結構的結果。另一方面,中國自身的空氣污染愈演愈烈,人民飽受環境污染之苦,要使中國經濟走出困境,人民的生活質素得到改善,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是不二之選,道理很清楚,可惜受制於現有產業結構中的利益集團反對,經濟轉型多年來進展不大。

中國改革的經驗表明,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借助外力來倒逼。啟動碳排放市場,涵蓋發電、鋼鐵、化工和水泥等關鍵行業,這些行業的排放總量在中國環境污染中佔據很大比例,削減碳排總量,雖然一時會令中國經濟增加陣痛,但長痛不如短痛,通過一個有國際效力的承諾來推動地方政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受益最大的終究還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