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好像嫌零售業唔夠死似的,潛伏數月的反水貨客示威行動,日前在上水死灰復燃,街頭再次淪為戰場。

    令人納悶的是,本港零售數字已多月見紅,旺區已掀起一片吉舖潮,「一周一行」後,北區水貨客問題大大紓緩,當地居民最「水深火熱」的時期早已過去,何勞本土派大哥大姐們出手「為民請命」?有人分析這幫人純粹做騷,實際上是為年底的區議會選舉造勢。誰都知道,區選不同立法會選舉,最講究深耕細作,也難怪啊,一個選區往往就幾幢大廈,低頭不見抬頭見,跟選民混個面熟才是王道,當然,如果外加蛇齋餅糉等實惠,那是再好不過。一句話,政治立場在區選中無足輕重,只要看看○三年那次選舉,「七一」後民主派氣勢如虹,建制派如過街老鼠,但也不見得被一鍋端啊。反倒是明年立法會選舉,在比例代表制下,只要拿取很小比例選票即可入場,本土派自然要保持曝光。

    不過我更傾向相信本土派屢屢搞事,是出於真誠的信念。水貨客對他們而言,不是「程度」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是非得斬草除根的。然而恰恰這種「真誠」才最要命,根據他們的邏輯,在香港上空加個大罩,一個內地人也不見了,方才是最純粹的「本土」。問題是當今全球化時代,沒哪個地方閉關自守可以養得活自己,本土派只管破不管立,誠如某高官所批評,是極不負責任的。

    陸智豪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