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零售業的銷貨額連續多月下跌,生意由盛轉衰,有立法會議員宣稱,目前的境況比沙士期間更壞,他提議政府馬上撤銷限奶令,再增加開放內地六個城市的居民來港個人遊,以紓解業界的困境。
只要能確保本地的奶粉供應穩定,撤銷限購令本無不可,至於增加開放個人遊的城市,就更是特首梁振英上任時已想實施的政策。但如今要他貿然推行上述措施,卻是強他所難,因為目前的特區政府正處弱勢,任何主動的舉措,別人都會看不順眼,天可憐見,梁班子往往就只能呆站不動了。
但零售業界是否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那倒不是。所謂天助者猶得自助,要政府幫忙,也得先為政府製造可以幫忙的藉口。我們的弱勢政府雖然不敢主動出招,但你可以讓他們被動出招,政府無力帶動民意,業界大可製造民意去帶動政府。
零售業的從業者可以組織起來,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要求政府設法刺激消費市場。要想慢慢收效的,可每星期舉辦一次集會;要速速收效的,大可每星期砸碎一家零售店的玻璃飾櫃,此舉每次都要邀請傳媒拍攝,並向他們說明這些店舖正因遊客減少、生意轉差而被迫結業,最好再找來受影響的員工在鏡頭面前哭哭啼啼,訴說失業後無力養家的痛苦。到時候,政府便可以此為由,大膽地推出挽救措施。
近年,部分香港人愈趨低智,總之愈激烈、愈煽情的手法就愈能感染大眾。在這個時代要表達意見,惟有跟風用低智手法。
陳偉強 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