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風病人會有半邊身不能活動的後遺症,理工大學學者將現時用於協助患者活動的機械臂,以及電流刺激肌肉活動技術結合起來,研發出「康復袖」,讓病人可按自己意志,活動相應肌肉做出所想動作。病人接受康復袖訓練後,可活動手指做出下棋般的精細動作;當他們掌握運用適當肌肉後,再經日常重複練習,手臂終可毋須倚賴儀器自行活動,有助提高自理能力。

胡曉翎(左)及團隊發明的康復袖,助中風病人楊先生(右)重拾左手活動能力。

理大團隊示範電流技術原理,當正確運用到特定肌肉時,電擊便可刺激手臂做出相應動作,例如郁動手指、握拳等。

理大透過中風病友組織招募三十名中風一年以上的康復者接受訓練,一半人用康復袖,另一半單用供康復訓練的機械臂,經過一個半月共二十節訓練,用康復袖的病人康復速度快三至四成;他們在訓練結束後三個月再接受測試,顯示活動機能無減退。

配合電腦遊戲增趣味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技術主任胡曉翎解釋,中風患者半身肌肉無力,即使想做某個動作也無法控制肌肉,透過電流刺激和機械臂的協助,病人知道某個動作需要用到哪組肌肉,以控制手肘、手腕和手指關節活動。進行過訓練的病人,甚至可用康復袖做出平時沒練習的動作,例如可拿起象棋,並將三隻棋疊起來,顯示動作協調能力大大改善。考慮到中風病人的專注力有限,康復袖可連接電腦滑鼠功能,讓病人利用電腦遊戲進行訓練,以增加趣味。

胡曉翎說,康復袖的用途不單局限於手臂,可再進一步發展,協助改善下肢活動。理大團隊憑此發明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和特別獎,並已獲創新科技署注資,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為腦外科病人進行臨床測試,預料明年底完成。

六十五歲的楊先生是內地廠商,○七年在內地突中風,因交通不便,相隔一日始能入院,事後左邊身無法活動。他憶述八年來在內地十四間醫院接受過康復治療,惜均無進展,左手甚至無力轉動公園內的太極輪,本以為左手已報廢。他後來經本港中風病友組織參與康復袖訓練,學懂運用正確肌肉,左手現時不單可轉太極輪二十個圈,穿衣服和扭毛巾也毋須別人協助,重拾自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