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佘君儀報道】 資優生大多智商高、轉數快,令不少父母對「資優」這個身份趨之若鶩。但資優兒童有情緒行為毛病的情況愈來愈普遍,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不少資優生嫌學校的功課太淺拒絕完成,又或與一般同學「溝通唔到」而無法相處,令家長及學校都非常頭痛。該學苑計劃把包含個人成長訓練、情緒管理的「情意教育」課程列為小學課程的必修科,讓資優生全面發揮潛能,學苑亦正研究資助學生到大學參加不同的培訓課程,體驗大學生活。

吳大琪指資優生的情緒管理非常重要,學苑會加強相關訓練。

資優教育學苑計劃把「情意教育」課程列為小學課程的必修科。

本為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的吳大琪,半年前改任資優教育學苑的新任院長,正着手規劃學苑的長遠發展方向。吳大琪指出,資優生並非「十項全能」,雖在個別項目表現出眾,但亦有弱點,實際上較一般學生需要有更多支援,「唔少資優生都嫌上堂悶,老師教嘅嘢冇興趣」,家長及教師需加倍留意他們的學習情況及社交生活,否則資優生或會感到「冇人明白我」,倍感孤獨而作出反叛行為。

課程改善社交技巧

為協助資優生「重回正軌」,資優教育學苑除設有個別學科的培訓課程外,亦會提供一系列「情意教育」課程,指導資優生及其家長如何促進個人成長,改善溝通及社交技巧。每名入讀學苑的小學生必須修讀課程,希望從小讓他們認識自己,學會與別人溝通及相處。吳大琪期望,學苑從小全方位扶持資優生,讓他們能夠發光發亮。

不少資優生曾被大學招手提早跨入大學門檻,如數學神童沈詩鈞在○七年就以九歲之齡入讀浸會大學。不過,吳大琪指不是每名提早入學的資優生都能適應大學的教育及生活,學苑正研究可否與大學合作,資助學苑的學生報讀大學提供的資優培訓課程,既可提升資優生的學術水平,亦能令他們了解大學的生活,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提早入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