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出現了「港鬧」這個詞。印象中,以往都是叫「港澳事務」。雖云港澳並列,但據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傅高義觀察,以往國家領導人提的時候多是單指香港,不關澳門甚麼事。說的也是,以前香港視澳門為「梳打埠」,經常覺得自己是老大哥,可今時不同往日,人家生產總值早就迎頭趕過,在美國智庫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中,更蟬聯全球經濟最佳城市,足足把香港甩出九條街。

別小看「港事」、「港鬧」一字之差,分別可大了。須知道,大凡與「鬧」字扯上關係的,大都不是甚麼好玩藝兒:瞎鬧、鬧騰、無理取鬧……一句話,就是沒事找事但終究惡唔出樣。好比說「醫鬧」,沒錯有時會搞出人命,但始終不算國家大事。

印象中首先用上「港鬧」一詞的是內地官媒一篇評論文章,說的是佔領之亂平息後的平安夜,部分殘餘分子四出搞事,甚麼「鳩嗚」、「跌錢」、「報佳音」,弄得雞犬不寧,神憎鬼厭,文章有一句是這樣的:「『佔中』剩下的部分『港鬧』,還是鐵了心要在這個日子裏給大多數港人添堵」,言下之意,「港鬧」無非只是嗡嗡亂叫的幾隻碰壁蒼蠅,成不了大氣候,想脅迫阿爺,那叫休想。

無論港人喜不喜歡,今時今日中港關係早就強弱、主客易位,「港鬧」再兇,也如孩子哭嚷買玩具,老爸給與不給,其實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