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戶縣雙旗村八十年代起盛產粉筆,高峰期近九成家庭都靠此維生,家家戶戶在路兩旁曬晾粉筆的景象,如同一道道彩虹。惟因教學現代化、成本上升等因素下,生意本已大減,村民間更互爭生意,陷入「鬥劈價」惡性循環。經逾三十年發展,這條粉筆彩虹村正步向夕陽道路,村內只剩不足二十戶仍在苦撐。

雙旗村因盛產粉筆而有「粉筆村」之稱。(互聯網圖片)

每個模具一次能製作出八百支粉筆。(互聯網圖片)

有村民目前仍堅持生產粉筆。(互聯網圖片)

昔日聞名的粉筆村,如今日益維艱。

七十年代末,河南人張忠道將製作粉筆技術傳到雙旗村。由於學習容易,村內興起製作粉筆熱潮,高峰期全村百分之九十農戶都參與其中,粉筆製作因此成為致富支柱產業。當時雙旗村的粉筆除滿足當地需求,還賣往甘肅、青海,甚至出口到巴基斯坦、泰國等地。

及至一九九九年,村內組織五十多個生產戶成立公司,卻成為粉筆村的轉捩點。當時出任副總經理的劉富強表示,原意是想把村內競爭力集中起來,讓大家共同致富,無奈不久大家卻都各自為戰,「為搶佔市場份額爭相壓價,再加上村領導調整,這個事也慢慢沒有人管。」

一盒只能賺一毛錢

「你一箱賣三十元(人民幣.下同),我就賣二十五元,本就微薄的利潤愈來愈小。一盒只能賺一毛錢,連工錢都不夠!」生產粉筆已二十五年的張勇無奈表示:「工錢低,好多人都不願意幹,選擇出外打工,現在只有老人和婦女掙個零花錢。」

仍堅守本業的張忠鋒,其女兒前幾年就已出嫁,兒子今年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按說他也該退下來,但卻感到負擔更重。因為兒子讀大學已花了他不少錢,工作、結婚肯定又要花錢,買房子更是少不了,因此張忠鋒決定趁身體還結實再幹多七八年,多攢些養老錢。

居民避談致富產業

粉筆村走向夕陽的故事早前經傳媒報道後,引起各地網民共鳴,不少人抱「懷舊」心情到訪當地。惟對於這個曾令他們致富的產業,村民卻都變得尷尬起來,不少人看見拍照紛紛躲避,叫嚷:「別拍了,人家一看娃(小孩)他家是做粉筆的,給娃都說(找)不下媳婦了!」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形式多樣化,令到粉筆需求隨之減少,加上企業現代化生產,雙旗村粉筆生產散戶或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對此,村主任何幸福仍希望為村民尋找出路:「把我們村的牆全部一粉,畫成人做粉筆過程的農民畫,來給遊客商戶看,這個我想有更強的渲染力。」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