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臘味煲仔飯為港人至愛,但脂肪、鹽分高,多吃會損健康。

    天氣寒冷,市民愛吃熱騰騰煲仔飯,但傳統煲仔飯多肉少菜,常見配料例如臘肉、臘腸及五花腩等屬高脂、高油及高鹽,蒸煮時肉裏油分滲入飯粒,每一口都是肥油,多吃不但致肥,更增加患癌及心臟病風險。聯合醫院營養師潘仕寶建議,市民最好淺嘗,應選擇低熱量和低鈉的煲仔飯,田雞、海鮮及去皮雞肉為較健康的材料配搭。

    潘仕寶提醒市民吃煲仔飯時,注意飯量及配搭蔬菜。

    煲仔飯食材營養

    進食過量、缺乏運動是致肥元兇,秋冬季是容易增磅的季節。潘仕寶表示,由於天氣轉凍,市民自然想多吃食物暖胃,加上中秋、冬至、聖誕及農曆新年等中西節日接連出現,外出聚餐容易令人食量大增。寒冷天氣亦降低市民做運動意欲,增加肥胖危機。

    潘仕寶提供選擇煲仔飯貼士,臘味煲仔飯最不健康,因採用含大量脂肪的食材,例如臘肉、臘腸、臘鴨製作,熱量甚高。成人每日熱量攝取上限為二千千卡,以某一品牌為例,平均每百克鴨潤腸含熱量已達五百二十千卡。多吃這類煲仔飯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含量,令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

    揀瘦豬肉雞肉較健康

    臘肉、臘腸、潤腸、臘鴨等經醃製加工肉類,鹽分偏高,多吃亦會增加致癌風險。潘稱,以某一品牌為例,每百克臘腸含鈉量達二千五百四十毫克,若再拌以煲仔飯專用甜豉油,已超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取二千毫克鈉質的上限(相等於一茶匙),多吃會增加患高血壓風險。連皮或連骨的肉類煲仔飯,例如鳳爪排骨煲,脂肪含量亦較高,不宜多吃。

    不少人愛吃煲仔飯飯焦,但碳水化合物經長時間高溫烹調,或產生致癌物質,還是謝絕飯焦為佳。一客煲仔飯的飯量一般約一碗半至兩碗飯,市民吃一煲,很容易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增加肥胖機會。

    潘稱,市民不需要完全放棄煲仔飯,但要懂得選擇及分配,例如瘦豬肉、去皮雞肉或海鮮較健康,可減低熱量吸收,加豉油不多於一湯匙;注意進食量,最好與兩、三人分享,細碗分食。另加一碟灼菜,菜含豐富鉀質,可抵銷攝取過多鈉質。還要記得,飯後做適量運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