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今日收爐,這個陪伴港人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文化消暑節目」,場面依然墟冚,但丁財兩旺未必代表港人喜歡讀書。

論參展商規模,今屆為歷年之最。貿發局期望入場人數可突破百萬,估計達標並無難度。可惜,那些第一批衝入場的捧場客,通宵輪候為的只是流行小說作者的限量版簽名書或其他「着數」。不少人去書展只為一睹寫真集女主角「芳容」。

實際一點的,為子女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豪花幾萬元購買英語聽講教材和英文書;或有見今年文憑試中文科成績下跌,而明年高中中文科引入文言範文,到場狂掃中文科教材和補充練習,即時見功是選購書籍的第一要素。

書展已經變味,由愛書人的「勝地」,變成充斥功利元素的「書墟」、「大賣場」,甚至淪為以出位言行搶眼球的「話題平台」,入場人數屢創新高,但港人閱讀風氣卻每況愈下。

在香港,無論搭巴士、小巴、港鐵,還是上茶餐廳、酒樓,身邊沒幾個人在捧着書看,周圍全是兩眼盯住手機的「低頭族」。如今網絡資訊泥沙俱下,負面新聞大行其道,加上社會日趨政治化,一些別有用心者將網絡變成政治動員工具,若缺乏思考,不求真相,人云亦云,很容易中招。社會浮躁不安,反智大行其道,書展功利化,絕非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