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父系社會的家庭分工。香港仍未達到男女同工同酬,雙職核心家庭則已成趨勢,中產及基層夫妻皆出外工作,在職媽媽即使聘請外傭仍難捨母職,《僱傭條例》保障為同一僱主工作滿四星期、每星期工作十八小時或以上女性僱員,可享十星期有薪分娩假期及支取八成薪酬。
真正平權互愛的家庭,不再僵化劃分誰主內外,女性負懷胎之責,初為人父者也希望承擔體貼妻子、照顧嬰兒的責任,妻子有伴侶作情緒支援亦可遠離產後抑鬱,故社會興起爭取男士侍產假之訴求。政府決定修訂《僱傭條例》加入男士侍產假,男士享三天侍產假及支取八成薪酬,總算是推動性別平等和家庭友善政策踏出的一小步。
五月十日立法會討論修例,自由黨飲食界議員張宇人反對侍產假,東拉西扯的編造荒謬理由,認為有跨性別人士會為騙取侍產假,跑去變性之餘更四處認作「便宜老竇」。言論極具歧視和侮辱,漠視相關人士承受的手術痛苦和心理壓力,引來公眾非議。立法會功能組別特權議員原來不知民間疾苦,張宇人曾因建議最低工資訂在時薪二十元而得「廿蚊張」諢號,今趟他又藉污衊跨性別人士以模糊家庭友善焦點,連政府代表亦須開腔回應《婚姻條例》修改後,變性人士有合法婚姻亦享侍產假。
在北歐國家,工作機會平等,更鼓勵夫妻共同擔當「家務勞動者」角色,享有父母福利津貼及假期,男女均在政府大力支援下負起養育後代的責任,這才是家庭友善的理想狀態!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