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多年來,港府推動市區重建進度緩慢、成效不彰,恰恰就是犯了目光短淺、不謀全局的毛病。

以舊樓林立的土瓜灣為例,重建發展已經拖了二十年,依然沒有甚麼成果。吸取年前塌樓事件的慘痛教訓,現屆政府在區內積極推動重建項目,可惜在目前的需求主導安排下,這些項目零零碎碎、規模細小,來來去去都是一些「牙籤樓」,始終不成氣候。不管從都市更新還是解決房屋問題的角度看,重建牙籤樓不僅無濟於事,反而令市建局頻頻虧損,政府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長遠而言勢必無以為繼。

事實證明,要令土瓜灣真正改頭換面,應該改變目前這種「插針式」收購重建的做法,採用整體規劃、綜合發展模式,大刀闊斧,全面改善區內配套設施。眾所周知,土瓜灣位置優越,鄰近尖沙咀及啟德發展區,加上將來沙中線通車,交通網絡完善,發展潛力巨大,只要當局規劃得宜,隨時可發展為「中九龍麗港城」。尤其是十三街及五街範圍大,足夠發展大型項目,若能配合鄰近的工業用地一併重建,拓展九龍城碼頭業務,再引入單軌列車貫穿全區,以地下通道及商場連接啟德發展區,不難成為集住宅、商業、娛樂、休憩設施於一身的超級城。

其實,早於一九九三年發表的「東南九龍發展綱領研究」,當局已提出採取區域為本的重建策略,將紅磡、土瓜灣、馬頭圍、九龍城與啟德新區一併發展。而在一九九九年施政報告中,時任特首董建華更表示將重建連馬頭角在內的九個舊區,並以較大的範圍進行綜合規劃,增加休憩用地,改善道路網絡。可惜隨着董建華人走茶涼,繼任的曾蔭權無心政事,重建大計束之高閣,不了了之。

諷刺的是,前朝政府三年前煞有介事成立九龍城市區更新諮詢平台,擺出一副廣納民意的姿態,結果諮詢平台淪為吹水平台,市區更新光說不練,一拖再拖之下,土瓜灣老化愈來愈嚴重,交通愈來愈亂,危樓也愈來愈多,簡直不堪入目。

一節見則百節知,香港舊區重建緩慢,土瓜灣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綜觀深水埗、大角咀、西環等舊區,皆是遍布舊樓,危機四伏,惟有大規模清拆重建,方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然而,重建樓宇成本高昂,利潤有限,難以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而僅憑市建局單打獨鬥,不斷插針式興建牙籤樓,終究解決不了問題。正如地區人士建議,港府應該與發展商合作,合併規劃,提升效益,這既可大大加快舊區重建進度,改善市容,又可紓緩房屋供應不足,一舉多得。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綜合發展舊區不但可行,而且得到民意廣泛支持,可謂水到渠成。須知道,隨着建築成本不斷上漲,大型基建幾乎無一不超支,舊區重建繼續拖延下去,成本只會愈來愈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