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去年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上最終「三揀二」,曾在社會引起很大回響,當時要求索取和發牌相關文件的聲音此起彼落,幸好立法會否決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令行會保密制和集體負責制的底線可以堅守,其實近日也有關於行會的小爭論,就是應否公開十四名行會非官守成員的出席率。

事緣有泛民主派議員向當局索取過去三年,每年行會非官守成員的出席率,當時特首辦以「沒有統計」為由未有提供,及後終於作出有限度讓步,以書面回覆公布前年七月至今年三月底,十四名行會非官守成員的出席會議次數和出席率,資料顯示行會成員出席率絕不失禮,除個別人士有特別私人理由,大部分人士都有近九成或以上出席率。

特首辦於回覆中留下註腳,指每個討論項目可能涉及的利益衝突各有不同,因此單純統計各成員出席率不能準確反映他們參與情況。有知情人士分析,一切源於官方和議員看待此事時的觀點與角度大不同,因為議員的着眼點是行會屬公帑支持的重要決策機關,因此公眾有知情權知道其出席率和避席次數,然而站在官方立場以討論項目為單位,因為關注是行會成員的參與程度,即出席會議期間有多少次因涉及利益衝突需要避席等。

舉例指,如果有某名行會成員出席率達九成九,但原來在多次會議的數目項目討論上都需要避席,因此只看出席率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事實上,官方公布的避席總數,也是以「有一位或以上成員須避席的討論項目」為單位,因此一直未有匯編各成員的出席率。

不過話雖如此,有官場中人預料議員詢問行會出席率的「缺口」一開,必然成為提問慣例,因此有心理準備要「一年埋一次數」,然而有些機密底線仍會堅守,包括每次會議討論的項目數目,以及討論的內容等,否則行會保密制將會蕩然無存。官方的良好意願是一回事,但公眾對透明度和知情權的要求愈來愈高,未來會否出現更多「缺口」,還看官方和議員於輿論場上的角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