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香港與臭港只是一字之差,但若不解決垃圾問題,香港恐怕真有變臭港的一天。

    人均垃圾產生量高踞世界前列的香港,處理垃圾的城市淨化系統及技術卻一直落後,別說與歐洲比,即使在亞洲,也被日本、韓國甚至台灣遠遠拋在後面。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對垃圾問題深表憂慮,直指香港浪費了二十年時間去討論處理垃圾的方法,至今仍在老地方盤旋,他拋出減免垃圾費的建議引起坊間討論,也提點了負責三堆一爐闖關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不過,向受影響居民減免費用的先例一開,可能有深遠影響,更可能成為推動厭惡性公共設施的「案例」,像當年港府因為高鐵徵收菜園村土地給出的特惠補償金,便成為受新界東北收地影響的居民指標要求,這到底是撒手鐧,還是手尾長的前科,真要小心研究。

    堆填區擴建計劃去年觸礁後,政府推三堆一爐,今次又有甚麼部署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仍然孭重飛,官場消息指,由於政改進入關鍵期,政府很難抽調更高層官員插手環境事務,但進身官場近兩年的黃錦星至今表現仍未見好評,更被譏為是一名來自「星星」的官,諷刺其學究氣太重,親和力不足,對他的政策游說能力更是懷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日前就擴建堆填區及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舉行公聽會,由團體及組織發表意見,黃錦星當日的表現亦有人耳語一番。

    黃當日引述其他國家的經驗,強調即使本港推行源頭減廢,仍需要末端處理。他再三談末端處理,席上卻有人摸不着頭腦,其實他所說的正包括堆填區,而這也是黃錦星的政策推銷手法,電視機前的觀眾明白嗎?天知道。三堆一爐的推銷戰已經開鑼,居民反對聲及地區的強力阻撓將如山而至,政府要破垃圾圍城真要出奇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