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廟小妖風大,政改池淺是非多。話說身兼「官場奶媽」與「政改推銷員」的林鄭月娥出席「回歸基本法─普選行政長官研討會」,會後形容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大法學院教授饒戈平的發言「一錘定音」。此話一出,旋即招惹泛民質疑。

奶媽眼見勢色不對,立即啟動體內的「政治正確微調系統」,表演「語言藝術」,指所謂「一錘定音」原是綜合席上不同講者的意見。嚴格來說,應是「多錘定音」才對──是啦是啦,政改依然是有商有量的,港府依然持開放態度啦,好吧。

但問題又來了,請問多錘如何定音呢?那政改又怎麼個商量法呢?眼下七百萬人觀看這場政改大騷,從來未聞鐘鼓和鳴之妙韻,只見正反陣營針鋒相對,你說要令中央放心,他說要讓港人話事,你說「一個立場,三個符合」,他說「公民提名,三軌方案」……再不然,試試「佔領中環」味道何如?總而言之,來來去去,都是各唱各的曲,各彈各的調,「錘子」雖多,無一定音,應該是多錘亂音才對!

查「一錘定音」成語出處,乃源於古時樂坊鑄造銅鑼,買鑼人必先道明所需音調,然後調音師據此選定適當部位,猛打一錘,調定音調。由「一錘定音」事件視之,林鄭這個「政改調音師」似乎還未合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