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樓梯,令天生患有大腦麻痹、需靠輪椅代步的潘曉晴,每年只能在台下參與結業禮,今年中學畢業亦未能上台接受畢業證書及大合照,成為遺憾。曉晴六年前由特殊學校轉至主流學校入讀中一,是校內首位特殊生。學習的奮戰漫長而艱辛,她毅然走過,卻不敵「戰友」離世的傷痛,幾喪失學習動力,幸而音樂劇令她重新振作,堅信特殊生與一般人不應有別。昨她獲頒尤德爵士基金殘疾學生海外獎學金,終一嘗上台滋味,她計劃到美國紐約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課程,向音樂劇作家夢想邁進一步。

患有大腦麻痹的潘曉晴需以輪椅代步,昨獲頒尤德爵士基金殘疾學生海外獎學金。後排左起為尤德爵士基金其他得獎者崔佩怡、王凱琦、王凱晴。

以嘴唇辨字的曾芷君,今年亦是殘疾學生獎學金的得獎者之一。

李曉華(右二)毅然由文職轉為花王,希望忠於個人興趣。左二為張志洪。

今年十九歲的曉晴,中一起入讀中華基督教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作為校內首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她為學校帶來不少新挑戰,「為了顧及安全,初中旅行時學校要求父母帶我去到旅行地點,無得同同學一齊坐旅遊巴……同學初時見到我會驚,驚一掂到我隻手會甩出嚟。」無障礙設施亦是另一難題,「學校有三十年歷史,禮堂嘅台無法加建」,每年結業禮她只能成為台下觀眾。

學習上她面對重重難關,完成一份考卷需時長達四個多小時,較常人多花一半時間,「體力係最困難,條腰會攰得好緊要」。身體上的障礙她一一克服,初中時校內成績定必三甲之內。

戰友離世 險失學習動力

但到了中四,她從小的學習夥伴因病離世,令她失去學習動力,需尋求心理醫生協助,幸而一套音樂劇的正能量令她再次振作。「《吉屋出租》的故事講述人無法改變過去,亦不能預測未來,只有把握今天,令我明白珍惜現在」。下月即將應考中學文憑試的她表示會全力以赴,希望到美國紐約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課程。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第二十七屆獎學金頒獎典禮昨日舉行,約九百名學生、五名在職人士及兩名學徒獲頒授獎項及獎學金,其中曉晴獲頒港幣二十六萬二千元的尤德爵士基金殘疾學生海外獎學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