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競爭力日漸衰落,有人歸咎於本地社會的內耗不斷,政府騰不出手來搞建設、發展,我認為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問題是,香港人近年已變得因循苟且、得過且過,一點兒也沒有當年要發展先進國際城市的朝氣和魄力。

中國內地有些大城市的巴士站早已安裝了螢幕顯示屏,讓候車的乘客可以知道要等多久才會有下一班車。廣州的親友更告訴我,他們在廣州乘的士,根本不必擔心司機會因繞路而多收車資,因為你下車後只需向司機取回發票,有票據在手,即使事隔數月後,有關部門仍可透過衞星系統中的記錄,查看當日該司機選用的行車路線是否恰當,如有不當,該部門有權對司機作懲處,並要求他賠償乘客損失。不像在香港乘的士,我們覺得司機繞道,惟有即時報警,試問有多少人願意如此勞師動眾?大多只會嘆句倒楣,便即作罷。

香港近年的交通系統非但事故頻生,而且未能與時並進。日前,筆者坐在私家車上,車子停在隧道的收費亭邊繳費,付費者數着零錢想盡快湊足數額,車上一位朋友突然問,為甚麼這個年代還不能讓司機選擇用八達通付費,還要讓人一元、數塊地在湊錢和找贖?我聽後登時語塞,真不知要如何砌辭,才能替那些因循苟且的隧道公司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