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嗜食海鮮,但小心病從口入。

【專案組及兩岸組報道】深圳驚爆貝類海產鎘含量超標十倍!湖南毒鎘米事件弄至人心惶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圳市面貝類海產早前經抽驗後,發現近七成樣本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其中以帶子、扇貝和元貝的情況最為嚴重,有樣本超標十倍。專家及醫學界人士指,長期大量攝取鎘,可致骨質疏鬆、損害肝腎,嚴重更會致癌,隨時「冇得醫」;鎘污染更有機會蔓延至海魚,屆時情況將一發不可收拾。今次「毒情」除肆虐深圳,亦已蔓延至珠海及中山,本港及澳門亦難置身事外。立法會議員直指解決有毒海產問題刻不容緩,中港澳政府應加強把關。

港人嗜食海鮮,但小心病從口入。

深圳龍崗區南澳鎮楊梅坑村東山碼頭有不少售賣海鮮的小攤檔。

深圳市樂園路海鮮檔林立,港人愛北上食海鮮。

不少市民愛購買海產食用。

中港市民擔心:賴小姐(內地)
「有聽聞過海產出問題,不過市民好難避免,希望政府多啲巡查,保障市民。」

何女士(香港)
「聽到呢啲消息(貝類海產鎘含量超標)都會驚,尤其內地食品,好彩平時都少買貝類海產,驚煮唔熟或者有重金屬。」

譚太(香港)
「無日無之聽到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都有啲擔心,依家聽到海產有事會少買啲。」

深圳市疾控中心於二○一二年抽驗市面六十九個貝類海產樣本的重金屬含量,發現當中四十七個樣本的鎘含量超標,合格率只有約三成。其中不合格樣本包括帶子、扇貝、元貝、生蠔、花甲、蟶子等多種貝類海產,而合格的僅有青口、象拔蚌及血蚶三種。

根據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規定,海產中的鎘含量不可超過每公斤兩毫克。是次檢測結果中,以帶子、扇貝及元貝的鎘超標情況最令人關注,前者合格率不足兩成,後兩者的合格率亦只有三成左右,而最嚴重的不合格樣本鎘含量為每公斤二十一點四毫克,超標十倍。深圳市疾控中心專家解釋,淺海水域受污染較嚴重,重金屬濃度較高,這些地方是貝類的棲身或養殖地,兼且貝類對重金屬吸收能力較高,故其鎘含量易超標。

今次「毒情」除肆虐深圳,亦已蔓延至珠海及中山,本港及澳門亦難置身事外。更嚴重的情況是鎘污染一旦禍及海魚,情況將一發一可收拾。本報記者昨往深圳了解情況,部分食店職員表示不清楚海產來源及養殖環境。記者亦曾前往南澳,惟當地不少海產養殖場已結業。至於本港不少街市海鮮檔亦是出售來自內地的元貝及花甲,其中一間海鮮店負責人冼小姐坦言,購入海產時會考慮內地食品安全問題,冼擔心上述抽驗結果傳出後,會影響貝類海產的銷情。

「鎘係煮唔走,分解唔到,係好危險嘅化學物質。」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稱,巿民進食整隻貝類海產時,等同將其含有的鎘完全「吸收」,積聚的鎘會對腎臟及肝臟等器官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可以致癌。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區永仁亦指,鎘積聚令腎臟無法進行過濾工作,亦有機會引致骨質疏鬆。

促港澳內地追查源頭

本港當局會抽驗供港海產,惟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坦承,每日供港的海產數量龐大,不排除含重金屬海產會流入本港。亦有知情人士透露,內地海產銷往廣東各地以及港澳,而部分本港魚販會以不法渠道入貨,「通常喺流浮山交收」,走私貨或未經正常檢測,質素難有保證。

新界蠔業水產聯合會會長吳建雄亦坦言,本港的帶子、元貝、扇貝等貝類海產,極大可能由內地購入,部分源自珠江水域,預計是次抽驗結果對業界有影響。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副會長胡珠則表示,相信本港部分食店的貝類海鮮源自深圳,呼籲當局加強抽查,業界亦應多留意。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中港澳政府應好好溝通及做好把關工作,倘若發現問題海產,應追查源頭,否則毒海產流入市面,情況隨時一發不可收拾。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會向內地有關當局了解事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