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老師 Johnny Chow

神舟十號升空後,將進行首次太空授課,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邁進一大步。然而,面對目前種種尚未解決的民生問題,民眾對中國動輒斥資巨額發展航天科技,態度南轅北轍。風光背後,貧富懸殊、「沿岸富、內陸窮」、 基礎教育不足等民生問題仍困擾着中國當局。到底發展航天技術對中國有甚麼意義?在民生所需與科技發展之間,當局應如何取得平衡?

顧問老師 Johnny Chow

Q:中國貧富懸殊嚴重,政府卻將大量資源發展航天科技,你贊成嗎?

A:不太認同。首先,中國資源有限,應該重點發展基礎教育而非高科技的航天技術。從來發展航天科技,中國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礎才能拾級而上,現今的發展方向則有「走捷徑」之嫌。前蘇聯解體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穩建的經濟基礎,過分集中發展航天科技以抗衡美國,終使其經濟萎縮。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不均,故將大量資源發展航天科技會令人擔心中國會否走前蘇聯的舊路。

Q:太空授課有何意義?

A:透過實際的太空情況授課,能引起學生對太空和科技的好奇心,從而勾起他們對科技研究的興趣。長遠來說,此舉能為中國培訓更多的科研人才。另一方面,中國的基礎教育一直備受詬病,透過太空授課,當局能向國際宣示中國的航天科技和教育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甚具政治宣傳的意義。

延伸思考

1.航天科技的發展會否增強國民對國家的歸屬感。

A︰因人而異。對於改革開放下的得益者,他們的生活因國家的政策得到改善,故中國發展航天科技的成就會強化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然而,對基層和農民而言,他們教育水平低且仍然面對沉重的經濟困難,根本對航天科技不明所以,故未必能藉此增強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對中國最頂尖的科研人員來說,他們面對國內的學術、法治限制和較少的支援資源等掣肘,往往會外流他國,尋求更好的發展。故此,此舉亦未必能增強科研人員對國家的歸屬感。

2.你認為中國應如何平衡民生需要及高科技發展。

A︰中國應妥善調配資源,先發展教育才循序漸進發展高科技。因為良好的基礎教育有利整體的科技發展,盲目投放大量資源發展高科技是不可取的。另外,中國亦可發展民生和具商業價值的高科技。以南韓為例,近年其大力發展的民用高科技產品,不但能帶動經濟發展,更能改善民生問題。因此,中國目前應該放慢步,先將資源投放在教育和民生方面,其後才將剩餘的資源發展高科技。

3.航天技術對中國有何重要?

A︰這一來可以增加中國「硬實力」,二來可以強化國家形象。因為一直以來只有先進國家才發展航天科技,故此舉能成為國際間評論中國國力上升指標。另外,發展航天科技涉及設置星等技術,亦有助中國軍事方面發展。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