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名單揭曉,爭奪最佳電影殊榮的五套電影中,除了《智取威虎山》,其餘四套都是不折不扣的香港本土電影。本土思潮大行其道,從今年的港產片可見一斑。

當然,這裏所說的本土電影,並非指製作上完全跟內地切割,而是指主要演員、故事內容和人物都是從香港出發。《葉問3》說的是葉問來港後的故事;《五個小孩的校長》和《踏血尋梅》均取材自本港真人真事,前者是感人至深的春風化雨故事,後者則道盡本港新移民和低下階層面對的種種問題;《哪一天我們會飛》可說最地道,當中九十年代的中學生活最能引起我這一輩人共鳴;至於《十年》更不消說,被內地官媒「加持」後因禍得福,票房出現小陽春。

回顧這兩年最佳電影得主,去年是《黃金時代》,內容「堅離地」,在港票房慘淡;前年則是《一代宗師》,雖大受歡迎,但內地演員佔大多數,親切感始終打折扣。其實,今年本土電影橫掃頒獎禮,跟社會氣氛不無關係。調查顯示,在中國日益強大的今日,不少人尤其年輕一代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創新低,反而自覺是香港人的意識卻不斷提高,鼻子靈敏的電影製作人順應潮流,不足為奇。可以看見,回歸接近十九年,社會愈來愈亂,中港兩地愈走愈遠,中央治港方針出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