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患上多種慢性病,服用藥物多達十種,容易產生混亂。香港藥學服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成員蘇曜華昨出席長者藥物認知推廣活動時表示,長者對藥物名稱和服藥方法不清楚,隨時會重複食藥或短時間內服藥過量,即使常用的止痛藥「撲熱息痛」,也有機會因不當服用引致中毒。本港每年就有四百多宗因不當服用該藥而中毒的個案。他呼籲長者,若對藥物服用方法不清,可請教社區藥劑師。

藥劑師在昨日的長者藥物認知推廣活動為長者量血壓及提供正確服藥指導。

蘇曜華稱,常用止痛藥撲熱息痛倘不適當服用,可引致肝中毒。

蘇曜華指出,長者面對關節痛需服用止痛藥,不過,有些長者服用公立醫院提供撲熱息痛後,痛楚未減,會轉而向私家醫生求診。若私家醫生不清楚病人服藥紀錄,處方同一種止痛藥,而藥袋用不同名稱標示,長者不懂分辨,便會重複服藥。

「強效」止痛藥無助紓關節痛

他認為,即使藥袋上標示服藥指示,例如每日四次,每次兩粒等,仍有不清楚之處,長者或因痛楚,隔兩小時再服藥,以為一天內服四次便無問題,並不懂得以二十四小時為計算準則,應每隔四至六小時服藥一次。由於吃藥頻密,臟肝不能在短時間內將藥物分解,情況持續的話,會引致肝細胞中毒。

他又提醒長者,市面售賣的部分止痛藥名稱加上「強效」或「特效」字樣,可能加入咖啡因;咖啡因雖可紓緩緊張性頭痛,但對長者長期關節痛沒有幫助。他建議,長者用止痛藥後痛楚未能消退,可使用副作用較低的外用止痛藥。若患者對服藥方法不認識,不論藥物由公立醫院或私家醫生處方,都可帶同藥物詢問社區藥劑師,避免錯誤用藥。

基金總監蔣秀珠補充,隨着人口老化,長者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情況普遍,他們若服用多種藥物,容易出現混亂,即使一種藥物每日只需服一次,也可能不知道應在每日甚麼時間服用,以及應否用牛奶或茶送藥等,故需要提高他們安全用藥知識。基金獲馬會捐助五百二十萬元,由去年九月起,推動為期三年的「長者藥物認知」計劃,參與計劃的藥劑師到院舍探訪、舉辦講座和製作短片,提醒長者正確和安全用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