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日日精神:如果相信就會美好
「相信王子和公主始終會幸福地在一起,並且相信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之後始終會很幸福;相信會有聖誕老人,並且相信就算沒有聖誕老人的禮物還是會有聖誕老人;相信所有的弱小都得到庇護,相信所有的傷痛都得到安慰,相信所有的歡樂都得到讚美,所有的愛都將找到歸路。」王菀之的歌在二○一六年新開始時聆聽,別有一番滋味。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流行的心法。Martin Seligman是正向心理學之父,他提出人類追求三種不同的人生滿足,分別是The Pleasant Life、The Good Life、The Meaningful Life。The pleasant life內有開心快樂,the good life中感覺良好,盡我所長,the meaningful life則找尋深層次的滿足喜樂。
另一重要的理論是Snyder的希望理論(Hope Theory)。希望(Hope)是一個未來目標導向思考的過程,同時反映一個人可找到通往未來目標的路向,以及因應個人才能而異的推動力或思考。這就如王菀之的歌「如果相信就會美好」一樣,幸福、聖誕老公公、庇護、安慰,然後所有歡樂得到讚美,所有的愛都找到歸路。
如何「希望」便和樂觀相關,樂觀受解釋形態(explanatory style)的強烈影響,即是一個人如何習慣性地解釋正面及負面的事情。Sandra Schneider定義現實的樂觀為當一個人擁有解釋的自由時會選擇正面解釋的傾向。正面解釋的傾向教人感覺良好,容易進入the good life,因而盡我所長。但現實而言,則負面思維比較接地氣,正面心理實際上更離地。只是持續負面思維令人減少動力,遠離「希望」和「樂觀」,身心受壓而疲憊不堪,處於困局。面對吉凶難料的二○一六年,回顧過去二○一五年的天災人禍,我們要修煉上乘的正向心理學,活在當下,盡我所長,「希望」和「樂觀」地持盈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