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乘的士兩度被拒,所謂「大海一滴,可知其鹹」,去年的佔領運動如何失人心,於斯可見。

這位學運小英雄家住鴨脷洲,日前他想僱的士到九龍塘又一城,碰上第一位的士司機,對方聲稱「唔識去」。之鋒改而要求到九龍塘港鐵站,人家仍堅持說:「唔得呀唔得呀,總之我真係唔識去喇!」小英雄無奈,惟有再僱另一輛的士,這位司機則聲稱沒空到九龍去,時而說要趕着接女兒放學,時而又說要帶女兒求診,似乎都是推搪之辭,總之就是不想載黃之鋒一程。

拒載行為有違的士行業的專業操守,固然應予以譴責,但有時民心所向,也容不得社運分子們不深切反思。學運領袖們口口聲聲說為香港市民的未來打拚,但他們的行為究竟得到多少市民授權和認同,則真是天曉得,往往可能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在社會上得到廣泛支持而已。

八九年北京學運期間,香港也有不少集會聲援北京民主運動。我不只一次聽到身邊的同學說,他們乘的士到維多利亞公園參加集會,抵埗後司機堅拒收取車資,還囑咐同學說:「錢則不必付了,你記緊替我多喊兩句口號,就當是這一程的車費吧。」

這就叫民心所向。如果當日北京的學運領袖有幸能逃來香港,說不定本地的士司機願意恭恭敬敬,先在馬路上鋪好紅地氈才載他們一程呢。同是搞學運,為甚麼本地的小英雄卻如此受人冷待,這難道不值得他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