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三年前發生的「南丫海難」敲響航海安全警號,國際海事組織早年建議,所有載客船隻安裝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透過國際海事頻道及全球定位系統,識別海面動靜態資訊,減低撞船風險。

載客量不足一百人的街渡及遊艇經常穿梭港口,多靠船長經驗操作船隻。

AIS可顯示其他船隻速度、位置及航向等資料,提醒船長及早轉向避免碰撞。

雷達系統以光點顯示附近大型船隻位置。

議員斥未吸取教訓

海事處去年起全額資助載客量一百人以上的船隻安裝AIS,一眾被拒諸門外的中小型船隻船家,直斥海事處「大細超」。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未吸取教訓,應盡快落實強制安裝時間表。

駕駛船隻逾五十年的船主鄭先生慨嘆,他駕駛的船隻包括街渡、漁船及遊艇等,載客量由十多人至五十人不等,均未符海事處資助計劃要求。他坦言,安裝費用對小本經營的船主相對高,擔心一旦政府規定所有載客船隻需要安裝,會造成沉重負擔。另一船家馬太亦指,政府只資助大型船隻,不甚公平。

國際海事組織早在○四年底前強制行走國際航線的載客船安裝AIS,該系統使用VHF國際海事頻道及配合全球定位系統,船隻之間掌握各方的動靜態資訊,包括位置、航向及航速等,若船進入特定範圍時可立刻互相通話協調或發出警號,讓船長採取必要避讓行動。

造成三十九人死亡的「南丫海難」嚴重撞船事故中,港九小輪「海泰號」已安裝AIS,被撞沉的港燈「南丫IV」卻無裝。因應調查報告建議,海事處建議規定載客量超過一百人的本地持牌載客船隻必須安裝AIS,並於去年十一月推出全額資助計劃,每艘船上限二萬六千七百元,估計約有一百艘本地載客船受惠。

目前本港持牌船隻逾一萬七千隻,大部分因載客量不足一百人而未能受惠。香港商船高級船員協會秘書長鍾東堂表示,政府只與大型航運業界進行閉門會議,惟佔市場大多數的中小型載客船更需資助。

海事處發言人表示,截至上月十二日,接獲二十五艘船隻的資助申請,其中十二宗申請已獲批,合共批出二十九萬一百四十元。立法會交通事務委會員副主席鄧家彪批評,海事處後知後覺,對於船隻監察不足,他建議政府需落實資助大小船隻的時間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