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制度是一敗塗地的。歷來負責教育政策的問責局長,包括王永平、羅范椒芬、李國章、孫明揚、吳克儉,都無法令教育起死回生,當中以「教育沙皇」李國章的藥石亂投和「唔得掂」吳克儉的無所作為,對教育界的傷害最為深遠。

北區學位荒、十五年免費教育實行無期、專上教育排擠本地學生、教師壓力「爆煲」、自資專上課程斂財等,都是香港教育的病徵。吳克儉對上述種種都愛理不理,卻煞有介事的警告學生不要參與「佔中」,端的是不務正業!

所有辦教育的人都該自問:「究竟希望學生變成一個怎樣的人、走怎樣的道路?」吳克儉當然是希望香港學生都變成「愛國愛黨」的「中國人」。在吳克儉以前,高官和大部分家長都是「功利掛帥,侮辱斯文」,只想學生變成能夠促進香港經濟發展、能夠「賺大錢、發大達」的人。

然而,環球經濟狀況波譎雲詭,今天的「優勢產業」,日後可能乏人問津;九十年代後的機電學生、二○○○年後的資訊科技學生,以至今天因大陸可能對香港會計師「落閘」而擔憂的會計學生,都是香港功利主義教育制度下的受害者。民國年代五四運動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學風,就是獨立、自主、開放、進步。我們的教育制度卻反其道而行!

吳克儉是要教育為政治服務,由政權決定學生的未來路向;那些前任局長,是要教育為經濟服務,由市場決定學生的未來路向,兩者同樣扼殺學生的自主,終將斷送學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