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每逢黃金周長假,高速公路大塞車,旅遊景點人滿為患,是兩個不變的主題。今年的十一長假,上述兩樣情形愈發嚴重,故宮居然一天賣出門票十四萬五千張,四川九寨溝居然有幾千人買到門票卻無法進入景點。如此黃金周,已因到處人頭洶湧,變成不折不扣的「黃金粥」。

黃金周變身黃金粥,一是壞了旅遊觀光的閒情逸致。所到之處看的不是景,而是人,這是標準的人頭大集結。本來出來旅遊是為了遠離城市喧囂,放鬆心情,這下倒好,竟然人人都變成餃子,被丟到一口大鍋裏來回煮。

二是多了安全隱患。趕到九寨溝買了門票卻無法進入景點的幾千人,已經憤怒到佔領了售票處,幸好現場尚未出現騷亂和踩踏事件,如果真鬧出大規模群體事件,並弄出幾條人命,事件又該如何收場?

三是高速公路車滿為患,各類交通工具、接待場所、旅遊景點全部超負荷運轉,各類事故層出不窮,人在路上的安全系數令人揪心。

這樣的黃金粥,不要也罷。但對當局來說,黃金周卻是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金鑰匙。按當局的評價,黃金周制度從一九九九年實施以來,增強了國人的消費能力,緩解了經濟對外的依賴程度;形成了大量的資金流,拉動了基礎設施建設;造就了大量的第三產業工作崗位;刺激了交通事業的大發展。也正因此,儘管呼籲調整、取消黃金周的呼聲日勝一日,但當局卻十分不情願捨棄這樣一個金餑餑,總是擺出一副撈快錢的嘴臉,得過且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總好過事後的檢討反思。近年來的黃金周一再表明,隱患其實已經不隱,危險正在逼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爆發災難性的事件。當局如再掉到錢眼裏不出來,一味執迷不悟,不果斷對黃金周踩煞車,真到了車毀人亡的時刻,一切都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