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話題已討論多年,近來社會對於中港關係再有爭議,引發更多如港獨和本土等思潮。事實上,在海峽對岸的台灣,類似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由國民黨遷台後提倡融入本土,鄉土教育出現,再到民進黨提出台灣人自治,以及最新提出的「新台灣人」,即島上所有命運共同體,本土身份的建構,以及其帶來之影響,一直貫穿台灣的發展。很多人認為,台灣人對島內自主、獨立身份如此強調,是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台獨運動的產物,但事實並不盡然。

與很多台灣朋友論及此議題,他們娓娓道來的,除了國民黨遷台後推行的黨國政策帶來反感,土地改革時中南部士紳階級受損,二二八、美麗島事件激發起的黨外抗爭,也包括八九民運、九四年千島湖事件、九五年導彈危機等來自大陸的震撼,還有來自美國的鼓勵和壓力,這些都是台灣二千三百萬民眾排斥對岸或強調自身獨立性的原因。

由此可見,李、扁時期的台獨運動操作、去中國化等,對台灣人民的身份建構以及自主強調,與其說是主因,反倒更像導火線,問題的根源要比外部看來更深遠。要想推動兩岸和平,還得從宏觀的歷史推展以及換位思考等方面來着手,這值得中央為政者思考,也值得香港某些總喜歡把中港矛盾簡化為獨立意識的朋友作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