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個曾蔭權時代動工興建的大型工程均出現嚴重超支,例如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共超支過百億元。近日亦揭發西九龍文化區的戲曲中心工程造價由原先的十三億元,倍增至二十七億元,其設計亦欠缺特色,備受劣評。不少人更憂慮各項工程落成後,西九文化區會淪為虛有其表的文化大白象。

過去多年,由構思西九文化中心至落實細節,整個過程均由技術官僚主導。在此情況下,官員只會依循兩個方向發展西九:一、高級官僚、問責局長及行政長官會透過開展高大空的西九計劃,滿足其短暫的虛榮感,並希望藉計劃增加政治籌碼,漠視長遠的需要。二、對於中低級官僚而言,只會以但求無錯、惟命是從的態度執行上級指示。

根據過往經驗,上述急功近利及僵化的官僚思維,是難以推動有意義的文化事業。事實上,推動文化的計劃必須植根本土,並須長時間執行,才可獲得紮實的成果。單憑長官意志及龐大資金,絕對不能達致提升文化水平的效果。例如中國政府耗資大量金錢在各地興建地標及龐大的藝術館,但國人的文化水平仍然低落,表現差強人意。

由此可見,儘管政府投入數百億元發展西九文化中心,亦未必對香港的文化事業有幫助。其實,讓本地藝術團體及人士參與西九文化管理局的工作,將可令西九文化中心滲入更多本土藝術及文化元素,並可給予本土藝術及文化發展的機遇。然而,當局卻為了增加西九文化管理局的知名度,只顧聘請國際知名的專家設計場館及為建築物命名,令西九文化區成為缺乏本土特色的場所,本土藝術及文化界更難從中得益。

要建立一個地區的文化事業,必須按部就班,絕不應揠苗助長,但在官員貪慕虛榮的思維驅使下,西九文化中心卻成為各國藝術品的雜貨店,淪為缺乏本土靈魂,為權貴而設的超級文化宮殿。香港人必須就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方向、公帑的運用、文化藝術發展的重點、項目的選取及文化人才的培訓等議題發聲,否則西九文化中心只會淪為浪費公帑的超級大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