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帶新,新舊交替等字眼就聽得多,「以老代新」四個字就較少聽到,但確實是上周行政會議換人的縮影,所指的是「七十後」建制大黨主席李慧琼退下火線,換上現年六十多歲的建制派「班長」葉國謙,自此走回頭路、開倒車之說不絕於耳,事關按照一般程序,特首委任行會成員,自有其選擇誰人加入的權力,但堂堂建制第一大黨最後於行會代表,竟然要找回「登六」人士頂上,自然惹來政壇耳語。
事實上,行政會議在李葉「一出一入」後,顯而易見的布局擺在眼前,就是「七十後」再沒有代表存在,行會最年輕的代表已數到早前自嘲為「舊電池」、現年五十一歲的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如要數平均年齡更是與政界年輕化潮流背道而馳,最新平均年齡上升至六十三歲,究竟如何打破年齡的迷思,與年輕人拉近距離,避免「堅離地」的情況出現,正所謂「講多無謂,行動最實際」,眾人或要以行動去釋除各界的憂慮。
綜合多方消息指,今次換人「一出一入」,其實是得失參半,事關亦對建制大黨內部牽一髮動全身,加快遲來的「大洗牌」,即葉國謙辭去黨團召集人,由○八年開始任議員的陳克勤頂上,標誌真正的換血行動正式上演,據報陳克勤亦說得坦白,首要工作是未來努力鑽研議事規則,與其他黨派及政府加強聯繫,確有其實際需要,而且原因顯而易見。
縱觀建制派多名資深議員退下火線,熟悉議事規則的議員變成「少數民族」,為免政改表決世紀「大甩轆」再上演,甚至乎早前版權修訂條例「作罷」,建制派不同陣營議員對其操作程序都莫衷一是,似乎惡補議事規則是唯一出路,亦是正本清源之道。
相對於建制大黨在立法會最後一個年度餘下四個月才換人,被視為泛民龍頭的白鴿黨行先一步,今年初已由「雙料議員」胡志偉接替單仲偕任黨團召集人,由此觀之,建制大黨及白鴿黨未來在議會,領軍將有新人事,會否有截然不同的新氣象,料會左右未來議會生態及政局發展。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