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食水含鉛事件不斷擴大,連學校、醫院等都曾「中招」榜上有名,有網民戲謔飲水思源為「飲水思鉛」,講到底都是民情反彈的表徵,事實上,各關注政黨團體紛紛「開天索價」,當局加水費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延伸至新一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分分鐘要度橋還價補償。

鉛水事件愈演愈烈,善後工作多不勝數,政府頭痛的事不只於此,因為凍結水費加幅,甚至要求向受影響屋邨居民減免水費,已經開始在社會慢慢發酵,政府遲早要有明確說法回應。

政圈消息指,有官場中人於鉛水事件爆發前,仍在就加水費進行前期準備工作,不過一場鉛水事件,本港水費連續二十年無調整的局面勢必繼續下去,君不見有消息人士由去年開始「放風」今年加水費,卻一下子一百八十度轉變,傳出風聲擬擱置今年加水費大計,甚至未來數年也不會重提。

有建制派中人分析,原先要加水費,基於加費就是加重市民負擔,基本上沒有甚麼提出建議的好時機,預料在社會肯定有反對聲音,關鍵只是阻力有多大,豈料一場鉛水事件更連闖關一試的可能都幾乎摧毀,加水費收回部分成本大計,看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可再上議事日程。

與此同時,鉛水事件長此下去,分分鐘成為「風土」,日後新落成樓宇必有指定步驟,先驗水是否含鉛,如有需要就裝濾水器等,事關最先爆出食水含鉛的啟晴邨中招再中招,有團體最新化驗結果發現六幢大廈均「中招」,而且情況比之前嚴重,連串訴求亦如影隨形出現,要求盡快更換出問題的水喉部件是指定動作,連賠償都開了條件,例如減租半年,這建議比寬免水費更辣。

假設政府於鉛水事件最終有「補鑊」措施,不代表事件肇因可以輕輕放過,責任問題仍然要慎重處理,有意見更指必須嚴懲涉事的承建商,舉例指每涉一個屋邨被揭發食水含鉛,承建商便應暫停入標資格六個月。然而由此又衍生另一問題,一如有立法會議員所指,如涉事的多個承辦商承接工程能力較高,懲處方面需考慮對公屋建屋量的影響,這似乎令人左右為難,極考驗官場中人拿捏問題的智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