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冊內,非長者單身人士佔總申請人數逾半。年輕人申請公屋成風,視公屋為上樓踏腳石,甚至有年輕人為符合公屋收入限制,只任職散工,被社會人士形容情況可悲。現今年輕人的「可悲」是如何造成?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又應如何應對?

Q:公屋輪候冊近半屬非長者單身申請者,反映甚麼社會問題?

A:大批年輕單身人士申請公屋,顯示他們有龐大住屋需求,但難以在私人市場置業,反映社會出現住屋問題。現時本港樓價高企,而部分低收入的年輕人,只可租住面積狹小卻呎價高昂的劏房單位,為改善居住生活,不少人選擇申請公屋。

Q: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時間長,造成甚麼社會問題?

A:房屋作為生活重要部分,非長者單身人士需長期輪候公屋,未能得到公營房屋資助,代表他們需長期租住昂貴私人單位,影響生活質素,令房屋問題惡化。龐大住屋需求下,本港不少劏房單位租金呎價媲美豪宅,令租住的年輕人生活捉襟見肘,若然申請公屋變得遙遙無期,將加深他們對社會的怨氣,出現仇富心態及對政府不滿。

延伸思考

1.公屋政策對社會有何重要?

A:公營房屋制度可作為社會低收入人士保障,保障低下階層獲得基本生活所需,彌補資本主義社會的不足。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問題浮現,貧困階層生活悽慘,因此這些國家開始設立福利制度,保障低下階層的生活,公屋就是為這些無法負擔私營房屋人士提供保障。

2.政府供應公營房屋面對何種困難?

A:政府供應公營房屋必須平衡各方利益,大量供應公營房屋可滿足低收入人士房屋需求,減輕他們的怨氣,但同時會影響私營房屋價格,損害業主利益。本港政府有五成收入來自與樓宇相關範疇,若大量供應公營房屋,導致樓價下降,政府的收入亦隨之減少。因此,供應公營房屋上,政府面對兩難局面。

3.為何社會上有人視申請公屋為置業階梯?

A:本港樓價高企,年輕人儲蓄首期毫不簡單,即使申請購買居屋白表單位亦要通過抽籤,而申請公屋成功後,將較易購買居屋單位,或有機會直接購買所住公屋,價格較私人市場低。因此,年視公屋為置業踏腳石,且在社會風氣帶動下,爭相申請。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