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無形的致盲兇手。眼科醫生表示,青光眼高危因素主要是年紀大、深近視及眼壓高,但隨着愈來愈多年輕人患近視,憂慮青光眼患者將陸續增加。此外,很多市民終日與手機為伴,連睡前在床上仍機不離手,甚或有躲在漆黑環境盯看螢光幕的壞習慣,眼科醫生警告此舉有機會增加患急性青光眼風險,若無及時治療可致失明。

市民宜定期接受眼科檢查,預防青光眼。(資料圖片)

李志康(左)及譚智勇(右)建議四十歲以上市民定期接受眼睛檢查。

在黑暗環境下盯着手機或其他發光螢幕,有機會令眼壓急升。(資料圖片)

醫院管理局眼科中央統籌委員會成員譚智勇教授表示,約四分之一永久失明個案由青光眼引起。四十歲起,每三十八人或有一人患青光眼。青光眼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眼壓在短時間內飆升三、四倍,可於數小時內病發,眼睛會紅腫劇痛,且有作嘔及暈眩等病徵,若不及時治療及減眼壓,可於一、兩日內失明。

他解釋,當身處幽暗環境視物,包括看電視、看書或用電子產品,瞳孔會自然擴大,令眼睛「前房角」變得更狹窄,可令眼壓突然上升,引起急性青光眼。若本身前房角已較窄,且年紀大、深遠視(約二百至三百度)或是女性,風險更較一般人高。

急性青光眼多數在晚間病發,顯示昏暗環境是「觸發點」。一般而言,建議將電子螢幕與周遭環境的光線調至相若水平,「螢幕唔好太光,否則眼睛易攰同眼乾。」

慢性青光眼更不容忽視,患者的視神經出現病變,早期至中期一般無病徵,當視力減退時已屆晚期。譚智勇稱,慢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包括眼壓高,但有三成患者的眼壓正常,因此較難察覺,更不乏年輕患者。深遠視、深近視(八百度近視)、糖尿病及睡眠窒息症也可增加風險。長時間近距離用電子產品,令愈來愈多兒童患近視,有調查亦指九成大學生患近視,擔心青光眼將趨增。

藥物及激光可改善

委員會另一成員李志康醫生指,青光眼可透過藥物、激光及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因眼睛前房角「排水」不佳,令眼壓上升,可用激光治療改善。他建議四十歲以上市民特別是高危人士應考慮接受全面眼睛檢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